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金属硫蛋白与重金属铅、镉污染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金属硫蛋白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金属硫蛋白与重金属污染物铅、镉的毒性效应 | 第14-15页 |
·金属硫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意义 | 第15-17页 |
·金属硫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 第15-16页 |
·金属硫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生物学意义 | 第16-17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SNP 的特性 | 第18-19页 |
·SNP 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SNP 的应用 | 第25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25-29页 |
·立题依据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实验设计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微阵列技术的 MT-2A 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及优化 | 第29-42页 |
·研究基础 | 第29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9-32页 |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实验试剂 | 第30-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32页 |
·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功能化 | 第32-34页 |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的基因特定片段 PCR 扩增 | 第34-35页 |
·MT-2A 基因双色荧光杂交的微阵列 SNP 分型 | 第35-3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39页 |
·MT-2A 基因组 DNA 的鉴定 | 第36-37页 |
·γ-Fe_2O_3磁性纳米颗粒粒径及功能化效果检测 | 第37-38页 |
·磁性纳米颗粒介导的 MT-2A 基因 PCR 扩增 | 第38-39页 |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微阵列技术的 MT-2A 基因 SNP 分型 | 第39页 |
·两种检测手段对 SNP 分型结果的验证 | 第39-41页 |
·直接测序验证 | 第39-40页 |
·限制性内切酶技术验证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基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人体血铅、血镉含量检测 | 第42-51页 |
·研究基础 | 第42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2-43页 |
·实验仪器 | 第42-43页 |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7页 |
·实验原理 | 第43-44页 |
·实验前期处理 | 第44-45页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45-46页 |
·工作曲线的测定 | 第46页 |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 第46页 |
·分析结果的计算 | 第46-4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7-50页 |
·工作曲线 | 第47-48页 |
·精密度测试结果 | 第48-49页 |
·加标试验回收结果 | 第49页 |
·血样铅、镉含量测定结果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MT-2A 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铅、镉负荷的关联研究 | 第51-60页 |
·研究基础 | 第51页 |
·检测方法的介绍 | 第51-53页 |
·χ2检验原理及应用 | 第51-52页 |
·F 检验原理及应用 | 第52页 |
·相关性检测原理及应用 | 第52-53页 |
·统计分析 | 第53-59页 |
·一般资料的对比与分析方法说明 | 第53页 |
·职业性与非职业性接触人群体内血铅、血镉含量的比较 | 第53-54页 |
·MT-2A 基因 rs 28366003 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 | 第54-55页 |
·单因素对铅、镉负荷的影响 | 第55-58页 |
·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总结 | 第60-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