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新报》在独立后的重大贡献 | 第10-15页 |
(一)、反击反华排华暴力行动 | 第10-11页 |
(二)、拥护新中国和两大集团的对立斗争 | 第11-12页 |
(三)、为印中友好和亚非会议积极工作 | 第12-13页 |
(四)、参与创立“新明会”和“国籍协商会”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新报怎么在艰苦中壮大 | 第15-20页 |
(一)、印尼土生华人三大政治主流 | 第15页 |
(二)、两位《新报》重要人物 | 第15-16页 |
(三)、《新报》在20年代的影响力 | 第16-17页 |
(四)、《新报》和《竞报》的关系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朱茂山为《新报》发展鞠躬尽瘁 | 第20-22页 |
第四章 印尼华人和《新报》对印尼语文文学以及文化的贡献 | 第22-26页 |
(一)、华商也是语言中介商 | 第22页 |
(二)、《新报》推动马来语文 | 第22-23页 |
(三)、柏达维成语 | 第23页 |
(四)、《新报》培养许多人才 | 第23-24页 |
(五)、许焕义的漫画《Put On》 | 第24-26页 |
第五章 《新报》、暨南学堂与华文教育 | 第26-27页 |
第六章 苏加诺总统和华文《新报》 | 第27-30页 |
(一)、畅谈印尼中国关系 | 第28-30页 |
第七章 《新报》改名为《忠诚报》 | 第30-37页 |
(一)、《新报》最后领导人对历史的见证---阿。加林采访录 | 第31-32页 |
(二)、关于印尼九三零事件 | 第32-35页 |
(三)、为何发生9.30 运动的三个原因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9页 |
注释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