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程与乡镇政府的作用探讨--以湖南坝湾村为个案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9-12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三、基本概念解释 | 第13-14页 |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13-14页 |
四、坝湾村乌鸡饲养专业合作社简介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合作社的建立:政府与农民的双赢 | 第16-24页 |
一、政府来了——积极主动的乡镇政府 | 第16-20页 |
(一) 牵线搭桥:偶然得知的供货渠道 | 第17-18页 |
(二) 出资推动:必要的面子工程 | 第18页 |
(三) 宣传造势:出面联系新闻媒体 | 第18-19页 |
(四) 打开市场:借助红色旅游的优势 | 第19-20页 |
二、农民笑了——热情响应的村庄农民 | 第20-24页 |
(一) 独具优势的村支书 | 第21-22页 |
(二) 期待“大赚一笔”的社员 | 第22页 |
(三) 蠢蠢欲动的其他村民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合作社的发展:农民“向前”,政府“靠后” | 第24-30页 |
一、农民按部就班——逐步发展起来的合作社 | 第24-26页 |
(一) 赚取第一桶金的村支书 | 第24-25页 |
(二) 初尝甜头的养殖大户 | 第25页 |
(三) 慢慢打开局面的新入社村民 | 第25-26页 |
(四) 熟人社会的益处:关系融洽好合作 | 第26页 |
二、镇政府退居二线——管这不管那 | 第26-30页 |
(一) 特派村官与技术人员专职辅助 | 第27-29页 |
(二) 只问成果,不管内部事务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继续发展中的困境:政府走了,农民急了 | 第30-40页 |
一、逐渐退出的镇政府 | 第30-33页 |
(一)专职辅助的撤离:搭好舞台,走了导演 | 第30-31页 |
(二) 资金的撤退:票子用完,断米断粮 | 第31-32页 |
(三) 关系网的撤散:维护成本太高 | 第32-33页 |
二、合作社独立经营下遭遇困难 | 第33-37页 |
(一) 独干管理的村支书:成本负担急速加剧 | 第33-35页 |
(二) 心急如焚的养殖户:有利却图不到 | 第35-36页 |
(三) 越用越窄的市场渠道 | 第36-37页 |
三、手足无措的村庄农民 | 第37-40页 |
(一) 骨干社员:缺了主心骨 | 第37-38页 |
(二) 普通社员:损了合作情 | 第38-39页 |
(三) 未入社农户:没了入社心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脱困”的探讨 | 第40-45页 |
一、政府介入与组织生长 | 第40-42页 |
二、“脱困”探讨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