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论文

1MHz~4GHz软件无线电射频前端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8页
   ·研究背景第14-16页
   ·研究意义第16页
   ·结构及内容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软件无线电射频前端技术现状第18-29页
   ·引言第18-19页
   ·软件无线电前端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软件无线电前端第21-24页
     ·软件无线电前端的结构第21-22页
     ·软件无线电前端的特点第22-24页
     ·软件无线电前端的指标第24页
   ·软件无线电前端的关键技术第24-28页
     ·数字化前端技术第25-26页
     ·射频前端技术第26-28页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软件无线电射频前端需求与指标分析第29-41页
   ·前端总体性能需求第29-36页
     ·总体需求分析第30-34页
     ·总体性能指标第34-36页
   ·发射通道技术指标第36-38页
     ·1MHz~4GHz 频率覆盖第36-37页
     ·谐波与输出功率第37-38页
     ·杂散需求第38页
   ·接收通道技术指标第38-40页
     ·低噪声前端第38-39页
     ·AGC 与动态范围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软件无线电射频前端总体设计第41-61页
   ·引言第41页
   ·系统结构设计第41-52页
     ·发射通道设计第44-48页
     ·接收通道设计第48-52页
   ·关键参数设计第52-60页
     ·本振相噪仿真设计第52-57页
     ·放大器参数第57-59页
     ·通信接口设计第59-60页
   ·调试方法设计第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软件无线电射频前端详细设计第61-79页
   ·放大器模块设计第61-64页
   ·频率源设计第64-66页
   ·发射功能设计第66-68页
     ·混频模块设计第66页
     ·电调滤波第66-68页
     ·均衡功能第68页
   ·接收功能设计第68-73页
     ·低噪声放大模块第68-71页
     ·混频模块设计第71页
     ·增益动态与 AGC第71-72页
     ·多带宽第72-73页
   ·模式选择功能第73页
   ·时钟设计第73-74页
   ·控制与接口第74-78页
     ·顶层控制第75-77页
     ·功能控制第77-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软件无线电前端功能验证第79-88页
   ·引言第79-80页
   ·发射通道功能验证第80-83页
     ·测试信号第80-82页
     ·结果分析第82-83页
   ·接收通道功能验证第83-84页
     ·测试信号第83-84页
     ·结果分析第84页
   ·相噪测试第84-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88-90页
   ·本文总结及主要贡献第88页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第88-90页
致谢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个人简历第93-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4-95页
论文修改说明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端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基于压缩感知的双(多)基地SAR成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