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 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三) 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一、网络行为安全及其解释 | 第13-18页 |
(一) 网络行为安全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 网络行为安全的特征 | 第14-17页 |
1. 上网时间安排合理 | 第14-15页 |
2. 上网目的无违法情况发生 | 第15页 |
3. 上网内容科学、合理 | 第15-16页 |
4. 上网后果无成瘾行为显现 | 第16-17页 |
(三) 网络行为安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 第17-18页 |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安全问题的表现、原因及危害探析 | 第18-31页 |
(一) 大学生网络行为安全面临的问题 | 第18-23页 |
1. 网络成瘾 | 第18-20页 |
2. 非法入侵 | 第20-21页 |
3. 传播不良信息 | 第21页 |
4. 网络违法行为 | 第21-23页 |
(二) 大学生网络行为安全问题的原因 | 第23-27页 |
1. 网络自身的原因 | 第23-24页 |
2. 社会综合因素 | 第24-26页 |
3. 大学生本身的原因 | 第26-27页 |
(三) 网络行为安全问题给大学生所带来的危害 | 第27-31页 |
1. 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 第28-29页 |
2. 人际关系受到冲击 | 第29-30页 |
3. 影响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 第30-31页 |
三、大学生网络行为安全问题的解决策略 | 第31-37页 |
(一) 强化社会的职责:完善网络行为监控与管理 | 第31-34页 |
1. 加强立法建设和执法合作,规范网络行为 | 第31-32页 |
2. 加强网络的技术创新,强化技术监管 | 第32页 |
3. 政府要加强对网络行为的有效监管 | 第32-33页 |
4. 积极引导,高校应加强网络责任教育 | 第33页 |
5. 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 第33-34页 |
(二) 提升个体的自律性,增强网络行为鉴别和调控的能力 | 第34-37页 |
1. 增强网络的鉴别和选择能力 | 第34页 |
2. 强化网络行为中自我调控的能力 | 第34-35页 |
3. 加强道德自律,提高自我修养水平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