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随园诗话》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袁枚及乾嘉诗坛 | 第9-18页 |
第一节 生平及仕宦经历 | 第9-14页 |
一、 出自书香门第 | 第9-12页 |
二、 坎坷的仕宦经历 | 第12-13页 |
三、 归隐随园的生活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学问化的乾嘉诗坛 | 第14-18页 |
一、 专注考据的乾嘉学风 | 第15-16页 |
二、 三足鼎立的诗坛格局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随园诗话》概说 | 第18-33页 |
第一节 诗话的演化与分类 | 第18-20页 |
一、 诗话缘起 | 第18-19页 |
二、 诗话分类 | 第19-20页 |
第二节 《随园诗话》内容概述 | 第20-27页 |
一、 采入诗篇 | 第20-25页 |
二、 记诗本事 | 第25-27页 |
第三节 《随园诗话》的矛盾性 | 第27-33页 |
一、 反传统、灭礼教的进步思想 | 第27-30页 |
二、 封建迷信的残余 | 第30-33页 |
第三章 《随园诗话》的辩证诗学 | 第33-50页 |
第一节 性情与学问 | 第34-40页 |
一、 “性情以外本无诗” | 第34-37页 |
二、 “考据之学,离诗最远” | 第37-38页 |
三、 “用典如水中著盐” | 第38-40页 |
第二节 仿古与著我 | 第40-44页 |
一、 “作诗,不可以无我” | 第40-42页 |
二、 “心精独运,自出新裁” | 第42-43页 |
三、 “多师是我师” | 第43-44页 |
第三节 人巧与天籁 | 第44-50页 |
一、 “诗文之道,全关天分” | 第45页 |
二、 “不关学,终非正声” | 第45-46页 |
三、 “兴会所至” | 第46-47页 |
四、 “家常语入诗最妙” | 第47-48页 |
五、 “天籁须从人工求之” | 第48-50页 |
第四章 《随园诗话》的价值和影响 | 第50-56页 |
第一节 《随园诗话》的价值 | 第50-52页 |
一、 社会价值 | 第50-51页 |
二、 诗学价值 | 第51-52页 |
第二节 《随园诗话》的深刻影响 | 第52-56页 |
一、 宠之者奉之为“诗佛” | 第53-54页 |
二、 恨之者“欲焚其书”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