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醒龙小说的乡土情怀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9页 |
第一章 刘醒龙小说乡土情怀的流变历程 | 第9-15页 |
一 神秘与浪漫的大别山之谜小说 | 第9-10页 |
二 话语与权利的新现实主义小说 | 第10-11页 |
三 成熟与厚重的历史小说 | 第11-12页 |
四 刘醒龙乡土情怀的根源浅探 | 第12-15页 |
(一) 深厚的乡土血脉根系 | 第12-14页 |
(二) 文字的神圣敬仰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刘醒龙小说乡土情怀的内涵 | 第15-30页 |
一 纯朴自然的乡土田园 | 第15-17页 |
(一) 乡土风景的描绘 | 第15-16页 |
(二) 乡村生活的勾勒 | 第16-17页 |
二 温柔敦厚的气质品格 | 第17-21页 |
(一) 仁爱与和谐 | 第17-19页 |
(二) 责任与忧患 | 第19-21页 |
三 二元对立的叙述技巧 | 第21-25页 |
(一) 民间英雄与城市流浪者 | 第21-23页 |
(二) 身体游走与精神回归 | 第23-24页 |
(三) 美善张扬与丑恶批判 | 第24-25页 |
四 现实主义的情感倾向 | 第25-30页 |
(一) 乡村社会的权利关系 | 第25-27页 |
(二) 民间百姓的艰难生活 | 第27-28页 |
(三) 对人性的反思和拷问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刘醒龙乡土情怀的意义 | 第30-33页 |
一 拓展了现实主义文学道路 | 第30-31页 |
二 丰富了乡土人物形象画廊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