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改商用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住宅改商用的概述 | 第10-17页 |
第一节 住宅改商用的概念 | 第10-11页 |
第二节 住宅改商用的性质 | 第11-13页 |
一、 住宅改商用的类型 | 第11页 |
二、 住宅改商用的性质定位 | 第11-13页 |
第三节 住宅改商用涉及的各方利益及法律关系 | 第13-16页 |
一、 住宅改商用涉及的各方利益 | 第13-14页 |
二、 住宅改商用涉及的各方法律关系 | 第14-16页 |
第四节 住宅改商用的正确态度 | 第16-17页 |
一、 发挥所有权权能,实现物尽其用 | 第16页 |
二、 适度限制住改商 | 第16-17页 |
三、 坚持“不扰民”原则 | 第17页 |
第二章 我国关于住宅改商用的相关规定 | 第17-22页 |
第一节 我国关于住宅改商用的实体规定 | 第17-20页 |
一、 我国物权法关于住宅改商用的条件 | 第17-18页 |
二、 最高院对利害关系业主的界定 | 第18页 |
三、 行政立法关于住宅改商用的规定 | 第18-19页 |
四、 地方性法规关于住宅改商用的实体规定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我国关于住宅改商用的程序规定 | 第20-22页 |
一、 征得利害关系人同意的程序 | 第20页 |
二、 行政审批程序 | 第20-21页 |
三、 登记程序 | 第21页 |
四、 听证程序 | 第21页 |
五、 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我国住宅改商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8页 |
第一节 民法相关法的规定不明晰 | 第22-23页 |
一、 利害关系业主的认定标准不科学 | 第22页 |
二、 管理规约的性质不明确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行政管制的政策不稳定 | 第23-25页 |
一、 政府部门之间的规定相冲突 | 第23页 |
二、 政府自身的规定反复不定 | 第23-25页 |
第三节 行政管制过于严格 | 第25-26页 |
一、 设置严格繁杂的行政审批程序 | 第25-26页 |
二、 一些地方不适当地增加住宅改商用的条件 | 第26页 |
第四节 住宅改商用的管理模式缺乏灵活性 | 第26-28页 |
一、 缺乏灵活性的管制思维 | 第26-27页 |
二、 “一刀切”模式:不区分住宅改商用的类型 | 第27-28页 |
第四章 住宅改商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克服 | 第28-33页 |
第一节 住宅改商用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一、 缺乏上位法的指导 | 第28页 |
二、 存在依赖行政管制的惯性思维 | 第28-29页 |
三、 对住宅改商用的性质认识不清 | 第29-30页 |
四、 政府管制与市场调节的定位不准 | 第30页 |
第二节 我国住宅改商用问题的克服 | 第30-33页 |
一、 尊重私法自治,明确角色定位 | 第30-31页 |
二、 理顺行政管理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 第31-32页 |
三、 矫正行政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模式 | 第32-33页 |
四、 制定上位法,指导住改商工作 | 第33页 |
第五章 构建我国住宅改商用制度的建议 | 第33-41页 |
第一节 明细《物权法》的相关规定 | 第33-36页 |
一、 明确利害关系人的认定标准 | 第33-35页 |
二、 明确管理规约的性质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区分住宅改商用的不同类型 | 第36-38页 |
一、 区分不同的商业用途 | 第36-37页 |
二、 区分不同的住房性质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改善行政管理模式 | 第38-41页 |
一、 完善住宅改商用的行政审批程序 | 第38-39页 |
二、 明确政府部门的职权范围 | 第39页 |
三、 政府应当积极履行信息公开的职责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