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温室气体 CO_2 | 第10-11页 |
·光催化机理 | 第11-13页 |
·钙钛矿氧化物 SrTiO_3的实验研究 | 第13-15页 |
·密度泛函理论对 SrTiO_3模拟计算的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科学与材料设计中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 第17-23页 |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 第17-20页 |
·从头算法 | 第18页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8-20页 |
·模拟软件 Materials Studio 的介绍 | 第20-23页 |
·Visualizer 模块的简介 | 第21页 |
·CASTEP 模块的介绍与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DMol3 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钛酸锶的制备及活性评价 | 第23-36页 |
·原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4-27页 |
·催化剂的制备流程 | 第25-26页 |
·催化剂的反应装置图 | 第26页 |
·产物的分析 | 第26-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0页 |
·钛酸锶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27-30页 |
·催化剂结构的表征 | 第30-35页 |
·比表面积测定(BET) | 第30-31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1-32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2-34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CO_2在 SrTiO_3(100)表面的吸附研究 | 第36-49页 |
·计算方法和计算内容 | 第36-38页 |
·计算方法 | 第36页 |
·计算内容 | 第36-38页 |
·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38-41页 |
·理想 SrTiO_3晶体模型的构建 | 第38-39页 |
·SrTiO_3(100)表面模型 | 第39页 |
·CO_2分子在 SrTiO_3(100)表面的吸附模型 | 第39-41页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SrTiO_3晶胞的性质 | 第41-43页 |
·SrTiO_3(100)面的表面能 | 第43页 |
·SrTiO_3(100)表面原子弛豫 | 第43-44页 |
·SrTiO_3(100)表面态密度 | 第44-45页 |
·CO_2分子吸附能计算 | 第45-46页 |
·CO_2分子吸附后的电荷布局数及态密度分析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CO_2与甲醇在 SrTiO_3(100)表面上的反应 | 第49-57页 |
·甲醇在 SrTiO_3(100)表面的吸附 | 第49-50页 |
·反应历程的模拟 | 第50-56页 |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建立 | 第51-52页 |
·过渡态的搜索 | 第52-53页 |
·甲酸甲酯的合成 | 第53-54页 |
·反应历程的分析 | 第54-56页 |
·光催化反应的机理分析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