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1页
     ·选题背景第9-10页
     ·选题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第11-13页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3页
     ·小结第13-14页
   ·研究内容及结构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4页
     ·研究结构第14-15页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5-16页
     ·创新之处第15页
     ·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第16-32页
   ·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兴起、发展与演进路径:全球视角第16-24页
     ·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兴起与发展第16-17页
     ·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成功案例分析第17-22页
     ·对我国的启示第22-24页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第24-28页
     ·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必由之路第24-25页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第25-26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比较第26-28页
   ·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发展展望第28-32页
     ·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地位及作用第28-29页
     ·跨越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29-32页
第3章 农村金融机构统筹发展探讨第32-39页
   ·农村金融机构统筹发展的理论基础第32-35页
     ·农村金融生态和谐共生理论第32-33页
     ·多种金融机构互惠共生发展模式的选择第33-35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组织和谐共生的实践路径第35-39页
     ·农业发展银行与新型机构的合作第35页
     ·商业银行与新型金融机构的合作第35-37页
     ·信用社及农村合作银行与新型金融机构的合作第37-38页
     ·新型金融组织与其他金融组织的合作第38页
     ·新型金融组织之间的合作第38-39页
第4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第39-50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确定第39-40页
     ·新型金融机构发展能力的指标选择第39-40页
     ·影响新型机构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因素分析第40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实证模型——层次分析法(AHP)第40-48页
     ·层次分析方法(AHP)第41-43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实证模型的构建及检验第43-48页
   ·基本结论第48-50页
第5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现良性发展的策略分析第50-59页
   ·金融机构自身组织改进与能力的提升第50-54页
     ·坚持“三农”定位,大力推行产品业务创新第50-51页
     ·完善人才管理制度,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第51-52页
     ·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第52-53页
     ·塑造良好形象,提高新型金融机构知名度第53-54页
   ·政府环境支持体系的建设与优化第54-59页
     ·转变政府职能,明确其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角色第54-55页
     ·完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创新金融机构监管模式第55-56页
     ·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第56-57页
     ·调整政策扶持方向,营造公平的财税支持环境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第61-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普惠性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研究
下一篇: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