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 第9-10页 |
·研究的路线和方法 | 第10-11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2-14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12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2-13页 |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3页 |
·价格理论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公租房供给系统研究 | 第17-28页 |
·公租房的供给对象 | 第17页 |
·公租房的监管主体 | 第17-18页 |
·公租房的投资主体 | 第18页 |
·公租房的供给类型 | 第18-19页 |
·公租房的资金和土地供给 | 第19-21页 |
·公租房的现有供给方式 | 第21-22页 |
·政府大规模集中建设方式 | 第21页 |
·企业投资建设方式 | 第21页 |
·政府委托私人建设后收购方式 | 第21-22页 |
·公租房建设的配建方式 | 第22页 |
·重庆公租房供给的创新与不足 | 第22-25页 |
·重庆公租房供给的创新之处 | 第22-24页 |
·重庆公租房供给的不足之处 | 第24-25页 |
·上海公租房供给的创新与不足 | 第25-28页 |
·上海公租房供给的创新之处 | 第25-27页 |
·上海公租房供给的不足之处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公租房租金定价研究 | 第28-36页 |
·规制定价模式研究 | 第28-30页 |
·成本定价模式 | 第28页 |
·差别定价模式 | 第28-29页 |
·利润上限定价模式 | 第29页 |
·价格上限定价模式 | 第29-30页 |
·特许投标定价模式 | 第30页 |
·区域比较竞争定价模式 | 第30页 |
·公租房租金定价方法研究 | 第30-32页 |
·市场定价法 | 第31页 |
·成本定价法 | 第31-32页 |
·收入定价法 | 第32页 |
·公租房租金影响因素研究 | 第32-36页 |
·公租房的成本 | 第33页 |
·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 | 第33-34页 |
·住宅租赁市场租金水平 | 第34页 |
·政府的作用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公租房租金评价研究 | 第36-48页 |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理论介绍 | 第36-38页 |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概念及优势 | 第36页 |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操作步骤 | 第36-38页 |
·建立问题的层次结构 | 第36页 |
·建立优先关系矩阵 | 第36-37页 |
·将优先关系矩阵改造成模糊一致矩阵 | 第37页 |
·层次因素相对排序权重计算 | 第37页 |
·因素对目标层的组合排序权重计算 | 第37-38页 |
·FAHP 用于城市公租房租金排序——以重庆和上海为例 | 第38-48页 |
·确定评价对象及评价原则 | 第38页 |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38-39页 |
·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39-42页 |
·计算综合评价值 | 第42-45页 |
·保障性指标 | 第43页 |
·可持续性指标 | 第43-44页 |
·可支付性指标 | 第44页 |
·公平性指标 | 第44-45页 |
·重庆和上海的综合评价计算 | 第45-48页 |
·重庆市已完成配租的项目的基本情况 | 第45-46页 |
·重庆市和上海市租金评价指标计算 | 第46-47页 |
·评价结论及建议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8-50页 |
·论文的结论 | 第48页 |
·论文相关讨论 | 第48-49页 |
·论文研究的局限 | 第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表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水平合理性评价调查问卷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56-59页 |
附件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