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2-3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侵染番茄的双生病毒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双生病毒科的分类、传毒介体及寄主范围 | 第13-14页 |
·双生病毒的发生及危害情况 | 第14-15页 |
·双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 第15-17页 |
·双生病毒的变异与进化 | 第17-20页 |
·双生病毒的侵染过程 | 第20-24页 |
·双生病毒的检测技术 | 第24-25页 |
·侵染番茄的双生病毒病的防治策略 | 第25-27页 |
·双生病毒致病性研究的主要手段 | 第27-31页 |
·双生病毒的致病相关因子 | 第27-29页 |
·侵染性克隆的构建 | 第29-30页 |
·农杆菌接种方法 | 第30-3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1-48页 |
·材料 | 第31-32页 |
·病毒分离物 | 第31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31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31页 |
·常用试剂的配置 | 第31-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48页 |
·双生病毒的特异性检测 | 第32-36页 |
·TYLCV DNA-A 基因组及部分功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 第36-43页 |
·TYLCV 的沉默抑制子研究 | 第43页 |
·TYLCV DNAβ全长基因组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 第43-44页 |
·TYLCV 侵染性克隆的构建 | 第44-45页 |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接种 | 第45-46页 |
·番茄抗 TYLCV 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 | 第46-4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66页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症状 | 第48页 |
·双生病毒的特异性检测结果 | 第48-51页 |
·TYLCV DNA-A 全长基因组及部分功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51-58页 |
·TYLCV DNA-A 全长基因组及部分功能基因的克隆结果 | 第51-52页 |
·TYLCV DNA-A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 第52-58页 |
·TYLCV 的沉默抑制子研究 | 第58-59页 |
·TYLCV DNAβ全长基因组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59-61页 |
·TYLCV 侵染性克隆构建结果及其致病性鉴定 | 第61-62页 |
·TYLCV 侵染性克隆的构建结果 | 第61页 |
·TYLCV 侵染性克隆的致病性鉴定 | 第61-62页 |
·番茄抗 Ty 种质资源鉴定筛选结果 | 第62-66页 |
·分子标记检测结果 | 第63-66页 |
4 讨论 | 第66-69页 |
·TYLCV 特异性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 | 第66页 |
·TYLCV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6-67页 |
·TYLCV 沉默抑制子研究分析 | 第67页 |
·TYLCCNV DNAβ研究分析 | 第67-68页 |
·TYLCV 侵染性克隆致病性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 第68-69页 |
5 结论 | 第69-71页 |
·建立 TYLCV 快速检测体系 | 第69页 |
·TYLCV 在我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9页 |
·TYLCCNV DNAβ分析 | 第69页 |
·农杆菌渗透法鉴定 TYLCV 沉默抑制子 | 第69页 |
·构建 TYLCV 侵染性克隆及其致病性和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