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民事诉讼主管范围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引例及其引发的问题第11-15页
 一、 引例第11-12页
  (一) 侵犯选举权案第11页
  (二) 侵犯受教育权案第11-12页
  (三) 侵犯电视收视权案第12页
  (四) 侵犯青春损失费请求权案第12页
 二、 案例引发的问题第12-15页
  (一) 某些宪法性权利和新型权利得不到保护第13-14页
  (二) 法院立案标准掌握不一第14-15页
第二章 我国民事诉讼主管范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15-22页
 一、 我国民事诉讼主管范围存在的问题第15-18页
  (一) 立法技术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二) 司法解释与个案批复之不足第16-17页
  (三) 民事诉讼立案审查制度的弊病第17-18页
 二、 我国民事诉讼主管范围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18-22页
  (一) 以国家本位为立法理念第18-19页
  (二) 以法院本位为执法理念第19-20页
  (三) 法院独立程度不够第20-22页
第三章 我国民事诉讼主管范围的界定第22-27页
 一、 我国民事诉讼主管范围界定应遵循的原则第22-23页
  (一) 司法最终解决原则第22页
  (二) 公正与效益并重原则第22-23页
  (三) 保障当事人接近司法救济原则第23页
 二、 我国民事诉讼主管范围界定应衡量的标准第23-25页
  (一) 诉讼主体地位平等第23-24页
  (二) 具有诉的利益第24-25页
 三、 我国民事诉讼主管范围界定应考虑的因素第25-27页
  (一) 诉讼与非诉机制的协调第25页
  (二) 司法政策的调整第25-26页
  (三) 法官的专业素质第26-27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主管范围的构想第27-35页
 一、 理念层面的构想第27-29页
  (一) 树立正确的立法、司法理念第27页
  (二) 宪法司法化第27-29页
  (三) 充分利用程序法的独立价值第29页
 二、 制度层面的构想第29-35页
  (一) 立法上科学界定民事诉讼主管的范围第29-31页
  (二) 建立立案审查的听证制度第31-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个人简历第38-39页
后记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间借贷虚假诉讼案件分析
下一篇:刑事证明标准分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