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插图与附表清单 | 第9-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2-31页 |
·豆科牧草的研究动态及地位 | 第12页 |
·野大豆种质资源概况 | 第12-17页 |
·野大豆自身价值 | 第13-15页 |
·野大豆利用概况 | 第15-17页 |
·野大豆分布现状 | 第17页 |
·国内外大豆种植及产业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大豆属育种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杂交育种 | 第18-19页 |
·诱变育种 | 第19-20页 |
·分子育种 | 第20-21页 |
·引种 | 第21页 |
·杂交后代鉴定 | 第21-26页 |
·形态学观察在杂交后代鉴定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细胞遗传学在杂交后代鉴定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同工酶技术在杂交后代鉴定中的应用 | 第23页 |
·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后代鉴定中的应用 | 第23-26页 |
·大豆农艺性状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主要产量性状 | 第26-27页 |
·结荚习性 | 第27-28页 |
·植物耐盐机理研究概况 | 第28-30页 |
·土壤盐渍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28页 |
·大豆属耐盐性研究概况 | 第28-29页 |
·植物耐盐性评价常用生理指标 | 第29-30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研究基础 | 第3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页 |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1-43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31页 |
·供试材料 | 第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43页 |
·野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后代株系形态学及农艺性状研究 | 第31-33页 |
·野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后代株系 ISSR 鉴定 | 第33-36页 |
·野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后代株系苗期耐盐性研究 | 第36-40页 |
·2 个目标株系饲用生产性能及适应性研究 | 第40-4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3-95页 |
·内蒙古野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后代株系形态学及农艺性状研究 | 第43-62页 |
·物候期观测 | 第43-45页 |
·植株及种子形态基本特征观察 | 第45-48页 |
·数量性状研究 | 第48-55页 |
·变异系数分析 | 第55-56页 |
·数量性状多变量统计分析 | 第56-60页 |
·聚类分析 | 第60-62页 |
·内蒙古野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后代株系 ISSR 分析 | 第62-74页 |
·DNA 质量及浓度 | 第62页 |
·ISSR 反应体系确定 | 第62-65页 |
·引物退火温度的确定 | 第65页 |
·多态性位点 | 第65-67页 |
·遗传相似系数 | 第67-68页 |
·聚类分析 | 第68页 |
·主坐标分析 | 第68-74页 |
·内蒙古野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后代株系苗期耐盐性研究 | 第74-90页 |
·MDA 含量变化 | 第74-75页 |
·CAT 活性变化 | 第75-76页 |
·POD 活性变化 | 第76-77页 |
·SOD 活性变化 | 第77-78页 |
·脯氨酸含量变化 | 第78-79页 |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 第79-81页 |
·各供试材料耐盐性隶属函数研究 | 第81-86页 |
·聚类分析 | 第86页 |
·各供试材料在盐胁迫条件下各项生理指标相关系数 | 第86-90页 |
·2个目标株系饲用生产性能及适应性研究 | 第90-95页 |
·2个株系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 第90-91页 |
·2个株系饲草及种子产量 | 第91-92页 |
·2个株系常规营养成分 | 第92-93页 |
·2个株系结瘤情况 | 第93-94页 |
·S002 与玉米混播表现及与玉米混贮后的感官评定 | 第94-95页 |
4 讨论 | 第95-102页 |
·杂交后代株系植株及种子特征 | 第95页 |
·数量性状 | 第95-96页 |
·ISSR 标记在远缘杂交后代鉴定中的利用 | 第96-98页 |
·ISSR-PCR 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97页 |
·ISSR 技术在遗传关系上的应用 | 第97-98页 |
·聚类分析与主坐标分析 | 第98页 |
·常用耐盐生理指标的应用 | 第98-101页 |
·MDA | 第99页 |
·渗透物质调节 | 第99-100页 |
·抗氧化酶 | 第100-101页 |
·野大豆种质资源的保护途径 | 第101-102页 |
·选择 2 个目标株系依据及意义 | 第102页 |
·下一步研究展望 | 第102页 |
5 结论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25页 |
附录 | 第125-135页 |
作者简介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