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1-13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难点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3页 |
·课题研究的难点 | 第13-14页 |
·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超超临界机组系统 | 第15-26页 |
·超超临界直流炉特性简介 | 第15-16页 |
·超超临界机组的概念 | 第15页 |
·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历程 | 第15页 |
·我国超临界及超超临界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超超临界机组的特点 | 第16-19页 |
·直流炉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直流锅炉的静态特性 | 第17-18页 |
·直流锅炉的动态特性 | 第18-19页 |
·直流锅炉控制需考虑的一些问题 | 第19-22页 |
·强烈的非线性特性 | 第19页 |
·机、炉之间的强耦合 | 第19-20页 |
·超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特点 | 第20-22页 |
·超超临界机组的给水控制任务 | 第22-25页 |
·燃水比 | 第22页 |
·燃水比控制的动态校正环节 | 第22-24页 |
·焓值动态校正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谏壁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系统设计 | 第26-47页 |
·谏壁电厂一期1000MW机组概况 | 第26页 |
·谏壁一期13号机组给水工艺流程介绍 | 第26-28页 |
·给水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28-34页 |
·给水系统控制阶段划分 | 第28页 |
·湿态模式下的给水控制策略 | 第28-31页 |
·干态模式下的给水控制策略 | 第31-34页 |
·EDPF-NT PLUS系统简介 | 第34-36页 |
·EDPF-NT PLUS系统构成 | 第34-35页 |
·EDPF-NT PLUS系统的通信网络 | 第35页 |
·网络域管理技术 | 第35页 |
·控制策略以及过程画面组态实现 | 第35-36页 |
·控制策略实现分析 | 第36-43页 |
·控制逻辑各模块功能分析 | 第36-39页 |
·给水流量信号的测量 | 第39-40页 |
·焓值设定回路 | 第40-43页 |
·汽动给水泵控制回路 | 第43-46页 |
·给水泵再循环控制回路 | 第43-44页 |
·给水流量偏差形成 | 第44-45页 |
·省煤器保护回路 | 第45页 |
·汽动给水泵控制回路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系统的运行及改进 | 第47-55页 |
·谏壁电厂13号机组实际运行曲线 | 第47-50页 |
·机组启动初期定流量运行阶段 | 第47-48页 |
·机组转干态曲线 | 第48-49页 |
·机组升负荷曲线 | 第49页 |
·机组稳态运行 | 第49-50页 |
·当前给水控制方案的优化改进 | 第50-54页 |
·当前方案的仿真研究 | 第50-52页 |
·方案改进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本文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 第55页 |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