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第1-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嫉妒情绪的研究 | 第12-24页 |
·嫉妒的概念 | 第12-14页 |
·嫉妒的相关理论 | 第14-19页 |
·嫉妒的分类 | 第19-20页 |
·嫉妒的测量 | 第20-23页 |
·嫉妒的性别差异 | 第23-24页 |
·心理性别的相关研究 | 第24-30页 |
·心理性别的概念 | 第25-26页 |
·心理性别的理论 | 第26-27页 |
·心理性别的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心理性别在嫉妒性别差异中的作用 | 第30-32页 |
·个体对配偶感情不忠/性不忠敏感度的性别差异:心理性别的中介作用 | 第30页 |
·爱情嫉妒行为反应模式的性别差异:心理性别的中介作用 | 第30-32页 |
第3章 问题提出 | 第32-34页 |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2页 |
·问题提出 | 第32-34页 |
第4章 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 | 第34-108页 |
·研究一:大学生嫉妒水平的性别差异:心理性别的中介作用 | 第34-52页 |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研究对象 | 第34页 |
·研究假设 | 第34页 |
·研究工具 | 第34-40页 |
·统计工具及方法 | 第40页 |
·研究结果 | 第40-52页 |
·研究二:大学生嫉妒行为反应模式的性别差异:心理性别的中介作用 | 第52-78页 |
·研究目的 | 第52-53页 |
·研究对象 | 第53页 |
·研究假设 | 第53页 |
·研究工具 | 第53-57页 |
·统计工具及方法 | 第57页 |
·研究结果 | 第57-78页 |
·研究三:典型嫉妒诱发情境下,大学生外显嫉妒水平、内隐嫉妒水平的性别差异:心理性别的中介作用 | 第78-102页 |
·研究目的 | 第78-79页 |
·研究对象 | 第79页 |
·研究假设 | 第79页 |
·研究工具 | 第79-84页 |
·研究步骤 | 第84页 |
·统计工具及方法 | 第84页 |
·研究结果 | 第84-102页 |
·研究四:真实的嫉妒诱发情境下,大学生嫉妒水平的性别差异:心理性别的影响 | 第102-108页 |
·研究目的 | 第102-103页 |
·研究对象 | 第103页 |
·研究假设 | 第103页 |
·研究工具 | 第103-104页 |
·研究步骤 | 第104页 |
·统计工具及方法 | 第104页 |
·研究结果 | 第104-108页 |
第5章 讨论 | 第108-114页 |
·《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是自评式量表,由于社会赞许性和自我整饰,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失真现象 | 第108-110页 |
·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 第110-112页 |
·心理性别对嫉妒性别差异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14-116页 |
·研究结论 | 第1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14-115页 |
·理论意义 | 第114-115页 |
·现实意义 | 第115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15页 |
·研究不足和改进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20-121页 |
附录 | 第121-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