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48页 |
·单细胞PCR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26页 |
·概述 | 第15-18页 |
·单细胞识别与分离技术 | 第18-22页 |
·模板的制备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22-26页 |
·模板的制备 | 第22-24页 |
·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24-26页 |
·正链RNA病毒简介 | 第26-41页 |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简介 | 第27-28页 |
·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口蹄疫病毒简介 | 第28-40页 |
·FMDV基因组RNA的结构和功能 | 第30-40页 |
·5'末端的特征 | 第30-34页 |
·RNA翻译起始位点的选择 | 第34页 |
·蛋白与FMDV IRES相互作用 | 第34-35页 |
·病毒编码的多聚蛋白 | 第35-39页 |
·3'-UTR的结构和功能 | 第39-40页 |
·RNA依赖的RNA合成的起始 | 第40-41页 |
·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研究进展 | 第41-46页 |
·病毒持感的普遍性 | 第41-42页 |
·病毒持续感染的机制 | 第42-43页 |
·病毒决定簇在持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 第43-44页 |
·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的研究进展 | 第44-4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6-48页 |
第二章 单细胞荧光定量RT-PCR技术的建立 | 第48-69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9-58页 |
·材料 | 第49-51页 |
·方法 | 第51-58页 |
·细胞培养及病毒感染、滴度测定 | 第51-52页 |
·FMDV RNA的提取 | 第52页 |
·单细胞分离和预处理 | 第52-53页 |
·单细胞内病毒感染性实验(共培养) | 第53页 |
·单细胞RT-PCR | 第53-54页 |
·单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 | 第54-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5页 |
·蚀斑法测定FMDV滴度 | 第59页 |
·荧光定量RT-PCR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 第59-61页 |
·荧光定量RT-PCR的重复性 | 第61页 |
·分离和裂解单细胞 | 第61-63页 |
·常规单细胞RT-PCR测定GAPDH | 第61-62页 |
·单细胞裂解过程 | 第62-63页 |
·单细胞共培养实验 | 第63-64页 |
·单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 | 第64-65页 |
·讨论 | 第65-69页 |
第三章 单细胞技术在口蹄疫病毒持感研究中的应用 | 第69-92页 |
·引言 | 第6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9-75页 |
·材料 | 第69-70页 |
·方法 | 第70-75页 |
·细胞培养、冻存及复苏、病毒感染及氯化铵处理 | 第71页 |
·RNA提取 | 第71-72页 |
·病毒感染单细胞的分离 | 第72页 |
·一步法单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 | 第72页 |
·FMDV颗粒的电镜观察 | 第72页 |
·免疫印迹实验 | 第72-73页 |
·双通道实时荧光定量RT-PCR同时检测FMDV正链与负链RNA | 第73-74页 |
·MTT实验 | 第74页 |
·蚀斑实验和TCID_(50)实验 | 第74-75页 |
·基因表达谱芯片实验 | 第7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5-88页 |
·不同浓度的NH_4Cl对FMDV感染BHK-21细胞的影响 | 第75-76页 |
·在含NH_4Cl的培养液维持下存活的细胞数和细胞内病毒的阳性率 | 第76-78页 |
·持续性感染FMDV的BHK-21单细胞克隆的筛选 | 第78-79页 |
·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 | 第79页 |
·BHK-Op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79-80页 |
·病毒特异性蛋白的检测 | 第80页 |
·持感细胞内病毒正链RNA与负链RNA的检测 | 第80页 |
·持感细胞上清中病毒正链RNA与负链RNA的检测 | 第80-81页 |
·细胞适应性实验 | 第81-83页 |
·NH_4Cl对持续性感染病毒增殖的影响 | 第83-84页 |
·持感病毒的感染性及毒力 | 第84-85页 |
·持感病毒的吸附实验 | 第85-86页 |
·持感病毒基因组蛋白突变 | 第86-87页 |
·病毒持感细胞因子差异性分析 | 第87-88页 |
·讨论 | 第88-92页 |
第四章 单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在正链RNA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 第92-118页 |
·引言 | 第9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92-102页 |
·材料 | 第92-94页 |
·方法 | 第94-102页 |
·细胞培养及病毒感染、滴度测定 | 第94-95页 |
·单细胞荧光定量RT-PCR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 第95页 |
·荧光定量RT-PCR标准品的制备 | 第95-96页 |
·单细胞分离和预处理 | 第96-97页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单细胞中病毒正链RNA与负链RNA | 第97-98页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单细胞中FMDV和PV基因组RNA | 第98-100页 |
·正链RNA病毒复制的数学模型 | 第100-102页 |
·结果 | 第102-115页 |
·荧光定量RT-PCR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 第102-104页 |
·单细胞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正链RNA与负链RNA量及正链RNA病毒复制数学模型初步分析 | 第104-111页 |
·正链RNA病毒感染后在单细胞内的分布 | 第111-112页 |
·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单细胞内病毒RNA的检测 | 第112-115页 |
·讨论 | 第115-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9页 |
博士研究生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139-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