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1-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引言 | 第14-30页 |
·发病历史及现状 | 第14页 |
·病原学特性 | 第14-16页 |
·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6-18页 |
·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 第16页 |
·重要的病毒蛋白 | 第16-17页 |
·E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 第17-18页 |
·流行病学特性 | 第18-19页 |
·临床症状,解剖病变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 第19-20页 |
·临床症状 | 第19页 |
·解剖病变 | 第19页 |
·病理组织学变化 | 第19-20页 |
·诊断方法 | 第20-30页 |
·PCR检测方法 | 第20-22页 |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逆转录PCR | 第21页 |
·套式PCR | 第21-22页 |
·一步法RT-PCR与两步法RT-PCR的比较 | 第22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2-27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 | 第22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几个重要参数 | 第22-23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定量方法 | 第23-24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分类 | 第24-27页 |
·其他检测方法 | 第27-28页 |
·LAMP | 第27页 |
·ELISA检测方法 | 第27-28页 |
·各检测方法在鸭坦布苏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 第28-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45页 |
·鸭坦布苏病毒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0-36页 |
·病毒、菌株及载体 | 第30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0页 |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0-31页 |
·一步法RT-PCR引物的筛选 | 第31-32页 |
·病毒核酸的制备 | 第32-35页 |
·病毒DNA/RNA的提取 | 第32-33页 |
·DTMUV RT-PCR扩增反应及电泳成像 | 第33页 |
·PCR产物胶回收纯化 | 第33-34页 |
·CaCl_2法制备TOP10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34页 |
·胶回收产物的连接和转化 | 第34-35页 |
·菌落PCR筛选阳性克隆及测序验证 | 第35页 |
·一步法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 | 第35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35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35-36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36页 |
·临床病料验证 | 第36页 |
·鸭坦布苏病毒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6-40页 |
·病毒、菌株和载体 | 第36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6-37页 |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 第37页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标准模板的制备 | 第37-39页 |
·病毒基因组DNA/RNA的提取 | 第37-38页 |
·One-Step RT-PCR扩增用于体外转录的目的基因片段 | 第38页 |
·体外转录RNA模板标准品的制备 | 第38-39页 |
·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9-40页 |
·敏感性试验和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0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40页 |
·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 | 第40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与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的比较 | 第40页 |
·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克隆及变异性分析 | 第40-45页 |
·病毒、菌株和载体 | 第40-41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41页 |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41页 |
·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区序列的测定 | 第41-45页 |
·病毒基因组RNA的提取 | 第41-42页 |
·RT-PCR扩增反应及电泳成像 | 第42-43页 |
·PCR产物胶回收纯化 | 第43-44页 |
·胶回收产物连接与转化 | 第44页 |
·菌落PCR筛选阳性克隆及测序验证 | 第44-4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5-54页 |
·鸭坦布苏病毒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5-48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45页 |
·一步法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 | 第45-46页 |
·一步法RT-PCR反应特异性试验结果 | 第46-47页 |
·一步法RT-PCR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 | 第47-48页 |
·一步法RT-PCR反应重复性试验结果 | 第48页 |
·临床样本检测 | 第48页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8-52页 |
·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及阳性质粒制备 | 第48-49页 |
·敏感性试验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9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49-50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50-51页 |
·与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的比较 | 第51-52页 |
·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的克隆及变异性分析 | 第52-54页 |
4 讨论 | 第54-58页 |
·鸭坦布苏病毒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4-55页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5-56页 |
·DTMUVE蛋白基因变异性分析 | 第56-58页 |
5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