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3-15页 |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共空间愈发地被关注 | 第13页 |
·城市公共空间开发品质的不尽人意 | 第13-14页 |
·环境污染严重 | 第14页 |
·能源瓶颈 | 第14-15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 第15-18页 |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应用价值 | 第16-18页 |
·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和城市公共空间相近的“空间”概念 | 第18-19页 |
·城市公共空间(Urban Public Space) | 第19-20页 |
·低碳经济、低碳消费与低碳城市的概念 | 第20-21页 |
·研究的范围与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的方法、内容与框架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第22-24页 |
第2章 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 第24-30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24-26页 |
·国内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国外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城市空间场所理论 | 第26-27页 |
·生态与环境相关理论 | 第27页 |
·环境与行为理论 | 第27-28页 |
·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理论 | 第28-29页 |
·研究的方法基础 | 第29-30页 |
·系统分析法 | 第29页 |
·分类与归纳逻辑法 | 第29页 |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 第29-30页 |
第3章 建国以来长沙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概况分析 | 第30-43页 |
·长沙城市概况 | 第30页 |
·长沙市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现状 | 第30-39页 |
·公园绿地类 | 第30-32页 |
·广场类 | 第32-33页 |
·步行街类 | 第33-35页 |
·滨水空间类 | 第35-37页 |
·社区公共空间类 | 第37-38页 |
·标志性建筑空间类 | 第38-39页 |
·长沙城市公共空间格局分析 | 第39-43页 |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构成 | 第39-40页 |
·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布格局 | 第40-41页 |
·长沙城市公共空间演变的动力分析 | 第41-43页 |
第4章 长沙城市公共空间问题与成因及趋势 | 第43-51页 |
·长沙城市的消费文化内涵 | 第43-44页 |
·现存问题 | 第44-47页 |
·人口密度大,使用强度高 | 第44-45页 |
·公共交通发展滞后 | 第45页 |
·传统街巷的缺失 | 第45-46页 |
·高能耗高排放现象突出,环境污染严重 | 第46-47页 |
·成因分析 | 第47-49页 |
·公众低碳意识不强 | 第47页 |
·低碳化发展制度不完善 | 第47-48页 |
·公共交通设施发展不足 | 第48页 |
·以政府为中心的开发,投资建设模式单一 | 第48-49页 |
·建设控制力度不够,后期管理制度不全 | 第49页 |
·公共空间发展新趋势 | 第49-51页 |
·城市公共空间功能的多元复合 | 第49-50页 |
·城市公共空间的可循环利用 | 第50-51页 |
第5章 长沙城市公共空间的低碳化提升策略 | 第51-65页 |
·注重低碳消费需求 | 第51-54页 |
·公共空间的本质 | 第51-52页 |
·公共空间的主体 | 第52-54页 |
·公共空间低碳消费的内涵 | 第54-57页 |
·绿色能源 | 第54-55页 |
·绿色交通规划 | 第55页 |
·绿色建筑 | 第55-56页 |
·低碳消费模式 | 第56页 |
·废物有机处理 | 第56-57页 |
·低碳型城市公共空间的提升要点 | 第57-65页 |
·加强消费需求研究 | 第57-58页 |
·研究公众消费需求 | 第57页 |
·低碳消费理念及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 | 第57-58页 |
·协调不同主体的需求 | 第58页 |
·完善居民消费结构 | 第58页 |
·强化政策与规划引导 | 第58-60页 |
·低碳消费制度与政策的建立与实施 | 第58-59页 |
·发挥城市规划在公共空间建设中的控制作用 | 第59页 |
·积极开发和建设绿色环保建筑 | 第59-60页 |
·创新高效可循环的开发建设管理机制 | 第60-61页 |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 第60页 |
·多元化的投资开发模式 | 第60页 |
·持续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 第60-61页 |
·建立可持续的综合评价体系 | 第61-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