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一、 引言 | 第8-11页 |
(一) 学术史回顾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及价值 | 第9-11页 |
二、 河南利权斗争的背景 | 第11-15页 |
(一) 清末民初的社会状况 | 第11-12页 |
(二) 福公司对河南的入据 | 第12-13页 |
1、 福公司入据前的河南煤炭开采情况 | 第12-13页 |
2、 福公司入据河南前的经营状况 | 第13页 |
(三) 河南利权斗争与全国利权斗争的关联 | 第13-15页 |
三、 河南官民与福公司的利权斗争进程 | 第15-33页 |
(一) 利权斗争的发轫 | 第15-17页 |
1、 地方官员和清政府与福公司之间的初期交涉 | 第15页 |
2、 河南绅民利权斗争意识萌发 | 第15-17页 |
3、 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福公司逞威 | 第17页 |
(二) 利权斗争的初兴 | 第17-25页 |
1、 各阶层各自为战时期。(1902 年-1906 年) | 第17-21页 |
2、 集结队伍时期。(1906 年-1909 年) | 第21-25页 |
(三) 利权斗争的高潮 | 第25-30页 |
1、 小知识分子推动斗争高潮到来 | 第26-27页 |
2、 绅商和学界紧密结合,后期起领导作用 | 第27-28页 |
3、 个别官员的支持影响颇大 | 第28-30页 |
4、 民众与官绅合作缺乏,斗争出现波折 | 第30页 |
(四) 利权斗争的消退 | 第30-33页 |
四、 河南官民与福公司利权斗争的评价 | 第33-38页 |
(一) 一场普遍而深入的民间社会运动 | 第33-34页 |
(二) 促进河南近代经济的发展 | 第34页 |
(三) 为河南地区辛亥革命发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 第34-35页 |
(四) 利权斗争未达预期目的的反思 | 第35-38页 |
1、 英国对既得利益坚决不放弃 | 第35页 |
2、 政府财政空虚,有心无力 | 第35-36页 |
3、 参与斗争人员复杂,各抱胸怀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