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动力观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8-10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研究目的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动力观的理论渊源第14-24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第14-18页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14-15页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15-16页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第16-17页
     ·“合力”论第17-18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中国化的历史成果第18-24页
     ·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动力观和阶级斗争第18-20页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力根本动力观和改革开放直接动力观第20-22页
     ·江泽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坚持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提出创新动力观第22-24页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动力观的科学内涵第24-3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核心动力观:以人为本,实现人力资源强国·17第24-2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观: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义第27-2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合力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合成·动力体系第28-31页
   ·统筹兼顾是驾驭和综合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动力各要素的根本方法第31-34页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动力的现实选择第34-46页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第34-36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动力源流充分涌现的最佳选择第36-40页
   ·建设两型社会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第40-41页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衡发展的必然选择第41-42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拉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第42-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写意花鸟画派与后印象派艺术接受之比较研究--以代表人物徐渭、朱耷和梵高、高更为例
下一篇:Gigabit同轴电缆的OFDM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