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课题背景 | 第9-11页 |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国际国内研究状况与进展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大写意水墨花鸟画派和后印象派代表画家相同之处之比较 | 第15-36页 |
·落魄人生 | 第15-24页 |
·个性化与生命化的创作(笔法、流派) | 第24-29页 |
·精神姿态(个人主观表达) | 第29-36页 |
第三章 大写意花鸟画派和后印象派画家代表接受艺术比较之异 | 第36-58页 |
·时代的“期待视野”之异 | 第36-40页 |
·受众的“先在结构”之异 | 第40-42页 |
·绘画语汇之异 | 第42-43页 |
·艺术命运之异 | 第43-58页 |
·当世接受 | 第43-50页 |
·后世接受 | 第50-58页 |
第四章 大写意水墨花鸟画派和后印象派代表画家当世接受史分析之比较 | 第58-71页 |
·徐渭和朱耷当世受众 | 第58-66页 |
·知音、乡亲 | 第58-64页 |
·画家、鉴赏家、艺术界权威 | 第64-66页 |
·梵高和高更当世受众 | 第66-71页 |
·家人、朋友 | 第66-67页 |
·批评家 | 第67-71页 |
第五章 大写意水墨花鸟画家和后印象派画家后世接受状况分析之比较 | 第71-81页 |
·大写意花鸟画派代表人物徐渭、朱耷后世的受众及其评价 | 第71-76页 |
·受其影响的大师——齐白石、吴昌硕、郑板桥 | 第71-73页 |
·职业批评家——话语权的拥有者 | 第73-74页 |
·艺术史的撰写者、袁宏道 | 第74-76页 |
·后印象派代表人物梵高、高更后世的受众及其评价 | 第76-81页 |
·文学家、艺术家(欧文-斯通) | 第76-77页 |
·职业批评家——话语权的拥有者 | 第77-81页 |
第六章 思考与启示 | 第81-90页 |
·接受依据的变更 | 第81-85页 |
·时代氛围、艺术审美趣味变更 | 第81-84页 |
·艺术批评标准的变更 | 第84-85页 |
·接受方式的变更 | 第85-86页 |
·艺术市场体制的变更 | 第85页 |
·拍卖与收藏的演变 | 第85-86页 |
·艺术接受的启示 | 第86-90页 |
·艺术发展的自性律 | 第86-87页 |
·绘画批评的文化品格 | 第87页 |
·博观、无偏见的审美态度 | 第87-89页 |
·受众审美素养的培育 | 第89-90页 |
结语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