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生命周期评价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建筑碳排放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建筑碳减排的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生命周期评价的内涵探究 | 第21-22页 |
·生命周期评价对碳减排研究的适用性 | 第22-23页 |
·生命周期评价的框架体系 | 第23-27页 |
·目标与范围的界定 | 第23页 |
·清单分析 | 第23-24页 |
·影响评价 | 第24-26页 |
·结果解释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建筑生命周期评价具体流程的设计 | 第28-41页 |
·目标和范围 | 第28-30页 |
·研究目标 | 第28页 |
·研究范围 | 第28-30页 |
·清单分析 | 第30-34页 |
·建材的开采加工阶段 | 第30-31页 |
·施工建造阶段 | 第31页 |
·运营管理阶段 | 第31-32页 |
·建筑拆除和废弃物处置阶段 | 第32-34页 |
·影响评价 | 第34-37页 |
·分类 | 第34-35页 |
·特征化 | 第35-36页 |
·量化 | 第36-37页 |
·结果解释 | 第37页 |
·建筑规划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建筑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引入 | 第41-52页 |
·建筑生命周期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 第41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41-42页 |
·建筑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42-47页 |
·专家打分法 | 第42-43页 |
·目标距离法 | 第43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43-44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44-47页 |
·碳排放计量方法的引入 | 第47-51页 |
·能源活动的碳排放计量方法 | 第49页 |
·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的计量方法 | 第49-50页 |
·废弃物处置碳排放的计量方法 | 第50页 |
·不确定性分析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52-68页 |
·工程概况 | 第52-53页 |
·数据统计 | 第53-55页 |
·基于LCA的建筑环境影响评价框架模式应用 | 第55-61页 |
·目标与范围的界定 | 第55页 |
·清单分析 | 第55-57页 |
·影响评价 | 第57-60页 |
·结果解释 | 第60-61页 |
·建筑生命周期碳减排对策 | 第61-67页 |
·建材开采和加工阶段 | 第62-63页 |
·规划设计阶段 | 第63-64页 |
·施工建造阶段 | 第64页 |
·运营管理阶段 | 第64-65页 |
·拆除处置阶段 | 第65-66页 |
·完善建筑节能立法,加强经济激励政策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