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方法 | 第12-22页 |
| ·近接施工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隧道近接施工的研究方法 | 第15-22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2-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研究思路与技术手段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荷载-结构-基床系数折减法力学计算模型 | 第24-30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力学计算模型建立思路 | 第24-25页 |
| ·下穿动态施工过程的模拟 | 第25-27页 |
| ·既有隧道横向简化 | 第25-26页 |
| ·既有隧道纵向简化 | 第26-27页 |
| ·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 ·基床系数的取值 | 第27-28页 |
| ·下穿施工的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 ·本章小节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的力学行为分析 | 第30-53页 |
| ·下穿盾构隧道 | 第30-37页 |
| ·盾构隧道结构特点 | 第30页 |
| ·盾构隧道的力学计算模型 | 第30-31页 |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6页 |
| ·既有隧道埋深 | 第31-32页 |
| ·下穿影响范围 | 第32-34页 |
| ·下穿影响程度 | 第34-36页 |
| ·错缝与通缝拼装的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 ·下穿复合式支护隧道 | 第37-43页 |
| ·复合式支护隧道结构特点 | 第37页 |
| ·力学计算模型 | 第37-38页 |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3页 |
| ·既有隧道埋深 | 第38-40页 |
| ·下穿影响范围 | 第40-41页 |
| ·下穿影响程度 | 第41-43页 |
| ·下穿明挖法隧道 | 第43-50页 |
| ·明挖法隧道结构特点 | 第43页 |
| ·力学计算模型 | 第43-44页 |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9页 |
| ·既有隧道埋深 | 第44-45页 |
| ·下穿影响范围 | 第45-47页 |
| ·下穿影响程度 | 第47-49页 |
| ·沉降缝的影响 | 第49-50页 |
| ·三种隧道结构型式的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盾构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的工程实例分析 | 第53-71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工程概况 | 第53-54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4-58页 |
| ·计算参数选取 | 第55-56页 |
| ·计算假定 | 第56页 |
| ·盾构施工过程的模拟 | 第56-58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8-68页 |
| ·既有隧道的隆沉规律分析 | 第58-61页 |
| ·既有隧道的水平侧移规律分析 | 第61-62页 |
| ·既有隧道的受力影响分析 | 第62-65页 |
| ·盾构施工对地表的影响 | 第65-66页 |
| ·左线盾构二次穿越的再次影响分析 | 第66-68页 |
| ·荷载-结构-基床系数折减法与地层-结构法对比分析 | 第68-70页 |
| ·本章小节 | 第70-71页 |
| 第五章 盾构下穿施工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及工程措施建议 | 第71-78页 |
| ·盾构下穿距离的影响 | 第71-72页 |
| ·隧道所处地层的影响 | 第72-76页 |
| ·既有隧道所处地层的影响 | 第73-74页 |
| ·新建隧道所处地层的影响 | 第74-76页 |
| ·工程措施建议 | 第76-77页 |
| ·本章小节 | 第77-78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附件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