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2 价值网竞争优势的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价值网竞争优势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资源基础观 | 第13页 |
·社会网络理论 | 第13-14页 |
·网络组织理论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关于价值网概念的文献分析 | 第14-15页 |
·关于价值网竞争优势的文献分析 | 第15-18页 |
·本论文关键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3 基于无标度网络的价值网的结构及其特征分析 | 第19-26页 |
·价值网的内涵与特点分析 | 第19-21页 |
·价值网的增长性及择优性的特征分析 | 第21-23页 |
·基于无标度网络的价值网模型 | 第23-26页 |
4 基于“四度”框架的价值网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9页 |
·价值网竞争优势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 | 第26-28页 |
·价值网竞争优势的“四度”框架 | 第26-27页 |
·价值网竞争优势的“四度”框架的理论依据及其意义 | 第27-28页 |
·网络资源丰度与价值网竞争优势的关系及其机理分析 | 第28-31页 |
·网络资源丰度的内涵及其细分子因素 | 第29页 |
·网络资源丰度与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29-31页 |
·网络关系广度与价值网竞争优势的关系及其机理分析 | 第31-33页 |
·网络关系广度的内涵及其细分子因素 | 第32页 |
·网络关系广度与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32-33页 |
·网络关系密度与价值网竞争优势的关系及其机理分析 | 第33-34页 |
·网络关系密度的内涵及其细分子因素 | 第33-34页 |
·网络关系密度与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34页 |
·网络结构强度与价值网竞争优势的关系及其机理分析 | 第34-37页 |
·网络结构强度的内涵及其细分子因素 | 第35-36页 |
·网络结构强度与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5 基于“四制”框架的价值网治理机制分析 | 第39-44页 |
·“四制”框架的提出及其依据 | 第39-40页 |
·基于资源丰度的学习机制 | 第40页 |
·基于关系广度的结网机制 | 第40-41页 |
·基于关系密度的激励机制 | 第41-42页 |
·基于结构强度的耦合机制 | 第42-44页 |
6 案例研究 | 第44-57页 |
·案例研究的模式与本案例研究设计 | 第44-45页 |
·本文案例的设计思想与研究路线 | 第44页 |
·案例样本选择背景 | 第44-45页 |
·案例简介 | 第45-48页 |
·TD 产业联盟的发展背景与动力 | 第45-46页 |
·TD 产业联盟的形成、发展过程与主要阶段 | 第46-48页 |
·TD 产业联盟特征分析 | 第48-51页 |
·TD 产业联盟的增长性分析 | 第48-49页 |
·TD 产业联盟的择优性分析 | 第49-51页 |
·案例竞争优势的四度框架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4页 |
·TD 产业联盟的资源丰度与竞争优势作用机理分析 | 第51-52页 |
·TD 产业联盟的关系广度与竞争优势作用机理分析 | 第52-53页 |
·TD 产业联盟的关系密度与竞争优势作用机理分析 | 第53页 |
·TD 产业联盟的结构强度与竞争优势作用机理分析 | 第53-54页 |
·案例的治理机制的分析 | 第54-57页 |
·TD 产业联盟的学习机制 | 第54-55页 |
·TD 产业联盟的结网机制 | 第55页 |
·TD 产业联盟的激励机制 | 第55页 |
·TD 产业联盟的耦合机制 | 第55-57页 |
7 结论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 | 第63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项目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