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7页 |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三) 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一、我国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概述 | 第10-17页 |
(一) 农民工群体的形成过程及其现状 | 第10-13页 |
1. 农民工群体的形成过程 | 第10-11页 |
2. 农民工群体的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二)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及特征 | 第13-15页 |
1.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 第13页 |
2.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 第13-15页 |
(三)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界定 | 第15-17页 |
1.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界定 | 第15页 |
2.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界定 | 第15-16页 |
3.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界定 | 第16-17页 |
二、我国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17-21页 |
(一)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 第17-18页 |
1. 教育队伍初步建立 | 第17页 |
2. 教育管理比较健全 | 第17页 |
3. 教育舆论初步树立 | 第17-18页 |
(二)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 | 第18-19页 |
1. 理论脱离实际,教育实效性不强 | 第18页 |
2. 社会认同率低,教育资源匮乏 | 第18-19页 |
(三) 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1. 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农民工自身的发展 | 第19页 |
2. 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农民工"融城" | 第19页 |
3. 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19-21页 |
三、加强我国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第21-33页 |
(一) 确立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宏观指导思想 | 第21-22页 |
1.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 第21页 |
2.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第21-22页 |
(二)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 | 第22-26页 |
1. 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 第23页 |
2.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影响 | 第23-24页 |
3. 避免错误价值取向的侵蚀 | 第24-26页 |
(三) 优化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配置 | 第26-27页 |
1. 建立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 第26页 |
2. 实现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最大化 | 第26-27页 |
(四) 努力改善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 第27-29页 |
1. 改善农民工经济状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环境 | 第27-28页 |
2. 提高农民工政治素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环境 | 第28-29页 |
3. 倡导和谐的文化氛围,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 | 第29页 |
(五) 从整体上提高农民工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 第29-33页 |
1. 提高农民工理论素养 | 第29-30页 |
2. 树立农民工典型 | 第30-31页 |
3. 加强农民工的心理疏导 | 第31-32页 |
4. 注重农民工的自我教育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作者简介 | 第3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