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中美工伤认定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引言第13-14页
第一章 中美工伤认定法律制度概述第14-26页
 第一节 我国的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第14-20页
  一、 我国工伤内涵的界定第14-15页
  二、 我国工伤认定的概念和特征第15-16页
  三、 我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的具体规定第16-18页
  四、 我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的简要回顾第18-20页
 第二节 美国的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第20-26页
  一、 美国“工伤”和“工伤认定”的概念第20-21页
  二、 美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的具体规定第21-22页
  三、 美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的由来及演变第22-26页
   (一) 美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由来第22-24页
   (二) 美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的演变第24-26页
第二章 中美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的比较第26-46页
 第一节 我国工伤认定的标准范围和具体程序第26-36页
  一、 我国工伤认定的标准第26-32页
   (一)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工伤认定标准的规定第26-27页
   (二) 我国工伤认定标准的理论探讨第27-28页
   (三) 对“边缘现象”是否属于工伤的探讨第28-32页
  二、 我国工伤认定的具体程序第32-36页
   (一) 工伤认定的申请程序第32-33页
   (二) 工伤认定的审核受理程序第33页
   (三) 工伤认定的其他法律程序第33-36页
 第二节 美国工伤认定的标准范围和具体程序第36-46页
  一、 美国的工伤认定标准范围第36-41页
   (一) 一般情形下美国的工伤认定标准范围第36-38页
   (二) 美国“边缘现象”的工伤认定标准第38-41页
  二、 美国工伤认定的具体程序第41-46页
   (一) 工伤认定的主管机构第41页
   (二) 工伤认定的争议处理程序第41-46页
第三章 对中美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的分析评价第46-57页
 第一节 我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第46-51页
  一、 我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的现状第46-47页
  二、 我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在实体上和程序上存在的问题第47-51页
   (一) 工伤认定法律制度实体上存在的问题第48-49页
   (二) 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程序上存在的问题第49-51页
 第二节 美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的先进性及对我国的借鉴第51-57页
  一、 美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的先进性第51-54页
   (一) 美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在实体上的先进性第51-52页
   (二) 美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在程序上的先进性第52-54页
  二、 美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借鉴第54-57页
   (一) 工伤认定标准应坚持“宽严相济”的理念第54页
   (二) 工伤认定具体制度的设定应进一步完善第54-55页
   (三) 工伤认定程序应坚持公正、公开和效率的原则第55-56页
   (四) 在司法实践中应加强工伤认定判例的指导作用第56-57页
第四章 我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的完善第57-65页
 第一节 我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实体上的完善第58-60页
  一、 明确工伤认定中的相关概念第58页
  二、 适当放宽工伤认定的对象第58-59页
  三、 适当放宽工伤认定的范围第59-60页
  四、 删除《工伤保险条例》中属于工伤的规定第60页
 第二节 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程序上的完善第60-65页
  一、 工伤认定机构的社会化改革第60-61页
  二、 简化工伤认定的程序第61-62页
  三、 健全工伤认定申请制度第62页
  四、 完善工伤认定的证据制度第62-63页
  五、 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加入听证程序第63-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个人简历第69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法律虚无主义的解析--以海德格尔为视角
下一篇:中韩国际被判刑人移管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