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用于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的水质保障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概述 | 第9-16页 |
·污水资源化现状 | 第9-13页 |
·污水资源化的必要性 | 第9-10页 |
·国外污水资源化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污水资源化现状 | 第11-13页 |
·污水再生处理技术 | 第13-15页 |
·污水再生处理技术的发展 | 第13页 |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课题来源 | 第15-16页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西安思源学院污水再生利用系统概述 | 第17-20页 |
·臭氧—生物活性炭实验系统 | 第20-22页 |
·工艺试验方法 | 第22页 |
·分析方法 | 第22-26页 |
·臭氧浓度分析 | 第22-23页 |
·常规水质分析 | 第23-24页 |
·循环系统中富集有机物定量定性分析 | 第24页 |
·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分析 | 第24页 |
·生物活性炭吸附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生物量测定 | 第25-26页 |
3 臭氧—生物活性炭对富集污染物的去除原理 | 第26-35页 |
·臭氧对水中污染物的作用 | 第26-29页 |
·臭氧的物化性质 | 第26-27页 |
·臭氧的反应特征 | 第27页 |
·臭氧在水溶液中的反应途径 | 第27-29页 |
·生物活性炭作用 | 第29-35页 |
·生物活性炭床的挂膜与运行 | 第29-30页 |
·生物活性炭床内生物作用 | 第30-33页 |
·活性炭的吸附特性 | 第33-35页 |
4 富集污染物去除效能研究 | 第35-52页 |
·感观性指标的改善 | 第35-37页 |
·色度的去除 | 第35-36页 |
·浊度的去除 | 第36-37页 |
·富集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第37-43页 |
·UV_(254)的去除 | 第37-39页 |
·COD 的去除 | 第39页 |
·TOC 的去除 | 第39-41页 |
·比紫外消光度(SUVA)的变化 | 第41页 |
·生物活性炭床的 BDOC 去除效果 | 第41-43页 |
·富集营养物的去除效果 | 第43-46页 |
·NH_3-N 和 TN 的去除 | 第43-45页 |
·TP 的去除 | 第45-46页 |
·O_3-BAC 处理的水质保障作用分析 | 第46-50页 |
·O_3氧化作用机理 | 第47-48页 |
·BAC 的生化反应特性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5 生物活性炭的污染物吸附及转化特性研究 | 第52-58页 |
·微生物作用下氮的转化规律 | 第52-54页 |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评价 | 第54-57页 |
·活性炭表面氧化改性 | 第54-55页 |
·基于碘值的吸附能力表征 | 第55-56页 |
·基于苯酚吸附量的吸附能力表征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6 结论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