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21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防治地层沉降的治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监测地层沉降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5-17页 |
·光纤光栅传感监测技术在采矿行业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 第17-19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 松散层失水沉降光纤光栅监测理论 | 第21-33页 |
·松散层失水沉降分析 | 第21-23页 |
·松散层失水特性 | 第21页 |
·土的压缩特性 | 第21-22页 |
·水位监测 | 第22-23页 |
·松散层失水沉降计算方法改进 | 第23-28页 |
·松散层光纤光栅传感应变监测方法 | 第28-32页 |
·光纤光栅传感理论 | 第28-30页 |
·钻孔植入光纤光栅监测 | 第30-32页 |
·光纤光栅与松散层的力学传递关系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济三煤矿松散层注水实验与注水工程 | 第33-48页 |
·矿井概况及注水孔分布情况 | 第33-42页 |
·矿井概况 | 第33页 |
·注水孔分布及结构 | 第33-42页 |
·注水实验 | 第42-44页 |
·注水实验设备连接与注水监测系统 | 第42-43页 |
·实验过程 | 第43页 |
·注水结果 | 第43-44页 |
·注水工程 | 第44-48页 |
·注水过程 | 第44-45页 |
·注水过程分析 | 第45-48页 |
4 注水水位与光纤光栅监测结果 | 第48-57页 |
·水位监测结果 | 第48-50页 |
·光纤光栅监测结果 | 第50-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5 注水过程监测结果分析 | 第57-69页 |
·水位与应变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57-61页 |
·Q下 - 1孔水位与松散层应变对比 | 第57-58页 |
·Q下- 3孔水位与松散层应变对比 | 第58页 |
·Q下 - 4孔水位与松散层应变对比 | 第58-59页 |
·Z 1 孔水位与光松散层应变对比 | 第59-60页 |
·水位与应变的回归分析 | 第60-61页 |
·注水引起松散层应力状态变化 | 第61-66页 |
·注水期间注水量与应变关系 | 第61-63页 |
·注水期间松散层应变变化 | 第63-64页 |
·注水前后松散层应变对比 | 第64-66页 |
·地层压缩预计模型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