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深空再入返回制导方法分析与飞行仿真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返回技术概述 | 第11-14页 |
| ·返回技术的分类及应用 | 第11-13页 |
| ·返回制导理论 | 第13-14页 |
| ·跳跃式返回技术发展现状 | 第14-18页 |
| ·国外跳跃式返回制导方案 | 第14-18页 |
| ·国内跳跃式返回制导方案 | 第18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再入动力学建模 | 第20-31页 |
| ·基本概念 | 第20-26页 |
| ·坐标系定义及其转换关系 | 第20-24页 |
| ·地球模型 | 第24页 |
| ·航天器模型 | 第24-26页 |
| ·动力学模型 | 第26-30页 |
| ·运动学方程 | 第26-27页 |
| ·动力学方程 | 第27-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标准轨道制导方法研究 | 第31-41页 |
| ·标准轨道确定 | 第31-37页 |
| ·标准轨道再入参数分析 | 第31-34页 |
| ·标准飞行航迹分析 | 第34-37页 |
| ·标准轨道制导律形式 | 第37-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预测制导方法研究 | 第41-55页 |
| ·深空再入返回过程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41-48页 |
| ·初始再入段动力学特点 | 第41-43页 |
| ·下降段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43-44页 |
| ·上升段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44-47页 |
| ·大气层外飞行段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47-48页 |
| ·二次再入段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48页 |
| ·解析预测制导分析 | 第48-52页 |
| ·轨道预测解析解 | 第49-51页 |
| ·解析预测制导律设计 | 第51-52页 |
| ·深空再入制导方案 | 第52-54页 |
| ·初始滚转控制段制导设计 | 第52-53页 |
| ·常值阻力阶段制导设计 | 第53页 |
| ·解析预测阶段制导 | 第53页 |
| ·自由飞行段 | 第53页 |
| ·末段标准轨道制导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飞行性能仿真研究 | 第55-69页 |
| ·预测制导返回与弹道式返回适应性分析 | 第56-59页 |
| ·飞行性能仿真 | 第59-67页 |
| ·弹道式返回性能分析 | 第59-61页 |
| ·标准轨道制导返回性能分析 | 第61-64页 |
| ·预测制导返回性能分析 | 第64-66页 |
| ·仿真结果比较 | 第66-67页 |
| ·深空返回飞行方案分析对比 | 第67-68页 |
| ·弹道式返回飞行优点及缺点分析 | 第67页 |
| ·标准轨道制导返回飞行优点及缺点分析 | 第67-68页 |
| ·预测制导返回飞行优点及缺点分析 | 第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结束语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