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巴贝斯虫入侵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3-22页 |
·巴贝斯虫入侵红细胞的过程 | 第13-14页 |
·巴贝斯虫入侵红细胞后对红细胞的改变 | 第14-16页 |
·红细胞机械性能的改变 | 第14页 |
·红细胞粘附性能的改变 | 第14-15页 |
·红细胞表面“脊”的形成 | 第15-16页 |
·巴贝斯虫的红细胞受体 | 第16-17页 |
·唾液酸残基 | 第16页 |
·胰岛素或α-糜蛋白酶敏感型蛋白 | 第16-17页 |
·肝素和硫酸化的粘多糖 | 第17页 |
·巴贝斯虫入侵及修饰红细胞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巴贝斯虫主要的抗原分子 | 第18-22页 |
·裂殖子表面抗原分子 | 第18-19页 |
·棒状体蛋白和微线体蛋白 | 第19-21页 |
·球状体蛋白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牛红细胞表面受体糖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22-6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质粒和菌株 | 第22-25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25页 |
·主要培养基和溶液 | 第25-27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及软件 | 第27-28页 |
·牛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8页 |
·引物设计 | 第28-30页 |
·黄牛、奶牛和水牛GYPA、GYPC和DARC基因的扩增 | 第30页 |
·PCR产物的回收纯化及测序 | 第30-32页 |
·黄牛红细胞表面受体GYPA基因的真核表达 | 第32-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页 |
·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2-33页 |
·质粒的大量提取 | 第33页 |
·转染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66页 |
·牛红细胞表面受体GYPC基因的克隆 | 第34-36页 |
·牛红细胞表面受体GYPC基因序列分析 | 第36-42页 |
·黄牛、奶牛和水牛红细胞表面受体GYPC序列的比较分析 | 第42-43页 |
·牛红细胞表面受体DARC基因的克隆 | 第43页 |
·牛红细胞表面受体DARC基因序列分析 | 第43-51页 |
·黄牛、奶牛和水牛红细胞表面受体DARC序列的比较 | 第51-52页 |
·牛红细胞表面受体GYPA基因的克隆 | 第52-55页 |
·牛红细胞表面受体GYPA基因序列分析 | 第55-60页 |
·黄牛、奶牛和水牛红细胞表面受体GYPA序列的比较 | 第60-61页 |
·黄牛红细胞表面受体GYPA基因的真核表达与分析 | 第61-65页 |
·黄牛红细胞表面受体GYPA基因真核表达分析 | 第65-66页 |
·讨论 | 第66-67页 |
第三章 东方巴贝斯虫SBP3克隆与表达 | 第67-83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71页 |
·引物设计 | 第68页 |
·东方巴贝斯虫基因组的提取 | 第68页 |
·东方巴贝斯虫SBP3基因的扩增 | 第68-69页 |
·PCR产物纯化及测序 | 第69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69-70页 |
·诱导表达 | 第70页 |
·SDS-PAGE电泳 | 第70页 |
·表达产物存在形式的检测 | 第70-71页 |
·Western-blot试验 | 第7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1-82页 |
·东方巴贝斯虫SBP3基因的扩增 | 第71-72页 |
·东方巴贝斯虫SBP3基因序列分析 | 第72-78页 |
·东方巴贝斯虫SBP3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78-81页 |
·Western-blot结果 | 第81-82页 |
·讨论 | 第82-8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附录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