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体制论文

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6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文献综述第12-14页
     ·国外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第12-13页
     ·我国对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第13-14页
   ·文章结构和观点第14-16页
第二章 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分析第16-26页
   ·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第16-17页
   ·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第17-18页
   ·宏观审慎监管的特点第18-19页
   ·宏观审慎监管的主体和客体第19-20页
   ·宏观审慎监管的体系第20-22页
     ·宏观审慎监测分析第20-21页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第21页
     ·宏观审慎政策安排第21-22页
   ·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分析第22-26页
     ·微观审慎监管体系下系统性风险监管缺位第22-23页
     ·微观审慎监管对顺周期行为无能为力第23页
     ·微观审慎监管对市场流动性监管不力第23-24页
     ·微观审慎监管难以形成对综合经营的监管合力第24-25页
     ·宏观审慎监管可以有效解决“大而不倒”、“影子银行”等问题第25-26页
第三章 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经验第26-36页
   ·巴塞尔协议Ⅲ第26-27页
   ·美国第27-29页
   ·欧盟第29-31页
   ·英国第31页
   ·德国第31-32页
   ·国际经验总结第32-36页
     ·强化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第32-33页
     ·注重中央银行的作用第33页
     ·扩大监管范围第33-34页
     ·宏观微观监管并重第34页
     ·强调逆周期监管第34页
     ·注重国际协调第34-36页
第四章 我国实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36-41页
   ·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视不够第36-37页
   ·金融监管体制不完善第37页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第37-38页
   ·金融监管理念、模式滞后第38页
   ·金融监管目标、内容及方式存在缺陷第38-39页
   ·金融监管信息不透明、难以共享第39页
   ·对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保护不够第39-40页
   ·缺乏国际协作以及金融监管专业素质队伍第40-41页
第五章 构建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政策建议第41-47页
   ·完善审慎监管法律法规第41页
   ·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第41-43页
     ·建立宏观审慎监管实体机构第41-42页
     ·开发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第42-43页
     ·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第43页
   ·实行差别化监管策略第43-44页
   ·处理好金融创新和审慎监管的平衡问题第44页
   ·注重微观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结合第44-45页
   ·重点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第45页
   ·建立跨国联合协调机制第45-46页
   ·重视对消费者的保护第46页
   ·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齐鲁证券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