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井通风论文--通风系统、通风方法与设备论文

南温河钨矿井下区域受控循环通风与监测监控系统优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0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课题的提出第12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受控循环通风技术研究状况及其评述第13-21页
     ·受控循环通风技术研究综述第13页
     ·我国受控循环通风技术研究状况第13-17页
     ·国外受控循环通风技术研究状况第17-21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途径第21-23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23页
     ·论文研究采用的主要技术途径第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区域受控循环通风理论分析第24-62页
   ·区域受控循环通风概述第24-28页
     ·矿井区域受控循环风第24页
     ·区域受控循环通风的可行性论证第24-27页
     ·井下循环风的控制与利用分析第27-28页
   ·井下空气质量安全标准第28-30页
   ·受控循环通风过程分析第30-40页
     ·闭路循环通风过程分析第30-32页
     ·掺有外界新风的循环通风过程分析第32-40页
   ·受控循环通风方式与通风特征第40-54页
     ·一般循环通风系统的通风特性简述第40-41页
     ·半循环通风系统的通风特性第41-45页
     ·循环通风系统风机的布置方式及其通风特性第45-54页
   ·循环系统对全矿通风系统的影响分析第54-60页
     ·对主扇工况的影响第57-58页
     ·对同级分风区内外其它用风点的影响第58-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三章 区域受控循环通风应用分析第62-86页
   ·受控循环通风系统高压喷雾防尘系统设计分析第62-69页
     ·粉尘的危害第62页
     ·粉尘的综合防治技术第62-63页
     ·影响喷降尘效果的因素分析第63-64页
     ·受控循环通风系统高压喷雾降尘系统研究第64-69页
   ·区域受控循环通风系统降温分析第69-76页
     ·提高风速降温技术第70页
     ·井下热源分析第70-73页
     ·井下降温循环风量计算第73-75页
     ·高压喷雾用水对循环风降温分析第75-76页
   ·受控循环风应用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第76-78页
     ·受控循环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建设的目的及意义第77页
     ·受控循环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要求第77-78页
   ·受控循环风应用导风板减少循环漏风第78-81页
     ·导风板的引风原理第78-80页
     ·导风板设计第80-81页
   ·受控循环通风节能原理第81-82页
   ·金属矿山受控循环通风风量计算第82-84页
     ·循环风量确定的基本原则第82-83页
     ·循环风量的计算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四章 南温河钨矿井下区域受控循环通风与监测监控系统优化设计实例第86-116页
   ·南温河钨矿现有开采系统概况第86-95页
     ·矿山企业情况简介第86页
     ·矿区情况简介第86-88页
     ·矿山生产现状描述第88-90页
     ·现有井下通风系统状况第90-93页
     ·矿井通风系统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第93-95页
   ·区域受控循环通风工程设计第95-108页
     ·循环区域大小的合理选择第96页
     ·循环风道的选择第96页
     ·循环通风系统参数的确定第96-101页
     ·循环风机的选择第101-103页
     ·循环系统高压喷雾装置的选择设计及降温能力分析第103-106页
     ·循环系统监测监控系统目标第106-108页
   ·受控循环通风应用效果分析与评价第108-110页
   ·循环风引起的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第110-112页
     ·循环风系统引起的安全问题第110页
     ·循环风预防措施第110-111页
     ·循环风管理制度第111-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6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116-122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16-119页
   ·研究展望第119-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0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30-131页
附录B (南温河钨矿井下通风系统现场实测数据)第131-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龙首矿下向六角形进路优化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人工点柱在松树脚矿10-66矿体应用的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