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平移建筑隔震体系分析与性能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33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建筑物整体迁移技术概述第14-20页
     ·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概念第14-16页
     ·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施工工序第16-17页
     ·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发展概况第17-19页
     ·建筑物整体迁移技术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结构振动控制技术概述第20-26页
     ·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分类第20页
     ·结构被动控制方案简介第20-21页
     ·基础隔震技术发展概况第21-24页
     ·常用基础隔震技术简介第24-26页
   ·既有建筑应用隔震技术工程实例第26-29页
     ·国外工程实例第26-28页
     ·国内工程实例第28-29页
   ·并联基础隔震体系的相关研究及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1页
   ·本课题有关的基金项目第31-33页
第2章 滚轴与叠层橡胶垫并联隔震振动台试验第33-66页
   ·概述第33-34页
   ·试验模型结构设计第34-38页
     ·上部结构设计第35-36页
     ·隔震装置设计第36-37页
     ·滚轴轨道设计第37-38页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选取第38-39页
   ·地震波选择与工况设计第39-40页
   ·传感器布置与测量方案选择第40-44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44-60页
     ·白噪声试验结果分析第44-45页
     ·并联隔震体系加速度反应分析第45-49页
     ·并联隔震体系层间变形分析第49-53页
     ·并联隔震层滞回特性分析第53-60页
   ·有限元模型分析第60-63页
   ·本章小结第63-66页
第3章 滑块与叠层橡胶垫并联隔震拟静力试验第66-86页
   ·概述第66-67页
   ·滑块与叠层橡胶垫并联隔震试验模型设计第67-74页
     ·隔震体系设计第67-70页
     ·试验工况设计第70-71页
     ·试验加载设计第71-74页
   ·滑块与叠层橡胶垫并联隔震支座试验过程第74-82页
     ·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第74-75页
     ·低周反复加载的试验过程第75-77页
     ·并联隔震支座滞回特性分析第77-79页
     ·并联隔震支座骨架曲线分析第79-81页
     ·并联隔震支座试验结果总结第81-82页
   ·滑块与叠层橡胶垫并联隔震支座滞回模型第82-84页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4章 滑块与叠层橡胶垫并联隔震体系能量响应分析第86-105页
   ·概述第86-87页
   ·并联隔震支座耗能特性分析第87-88页
   ·并联隔震体系的能量平衡关系第88-91页
     ·并联隔震体系能量平衡方程第88-90页
     ·并联隔震体系能量分配系数第90-91页
   ·并联隔震体系能量分析第91-103页
     ·上部结构变化能量分配系数对比第92-96页
     ·隔震支座比例变化能量分配系数对比第96-101页
     ·地震波变化能量分配系数对比第101-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5章 并联隔震支座下竖向承载构件性能分析第105-144页
   ·概述第105-106页
   ·平移建筑基础隔震体系地下竖向承载构件的形成第106-114页
     ·并联基础隔震体系动力平衡方程第109-110页
     ·悬臂柱P-Δ效应对动力平衡方程的影响第110-113页
     ·短肢剪力墙加暗柱特点分析第113-114页
   ·隔震支座下竖向承载构件的有限元模型第114-126页
     ·有限元模型材料定义第115-117页
     ·静力弹塑性分析过程第117-120页
     ·水平加载模式第120-126页
   ·悬臂柱分析第126-132页
     ·Pushover极限状态悬臂柱应力应变分析第127-128页
     ·长细比对静力推覆曲线的影响第128页
     ·配筋率对静力推覆曲线的影响第128-129页
     ·轴压比对静力推覆曲线的影响第129-132页
   ·双柱加连梁分析第132-134页
     ·Pushover极限状态双柱加连梁模型的应力、应变第132-134页
     ·轴压比对双柱加连梁模型推覆曲线的影响第134页
   ·短肢剪力墙加暗柱分析第134-137页
     ·Pushover极限状态短肢剪力墙加暗柱模型的应力、应变第134-135页
     ·轴压比对短肢剪力墙加暗柱模型推覆曲线的影响第135-137页
     ·隔震装置下短肢剪力墙的设计建议第137页
   ·不同场地条件隔震装置下悬臂柱的抗震性能评估第137-142页
   ·本章小结第142-14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44-147页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44-145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6页
致谢第156-157页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其他科研成果第157-159页
附录B 平移建筑隔震体系工程实例第159-166页
 B.1 宏济堂西号平移隔震工程第159-162页
  B.1.1 工程概况第159-160页
  B.1.2 隔震体系设计第160-162页
 B.2 山东丰大银行平移隔震工程第162-166页
  B.2.1 工程概况第162页
  B.2.2 隔震体系设计第162-165页
  B.2.3 现场动力测试第165-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振荡流热管传热机理及其与脉动外场之间的耦合作用
下一篇:武夷茶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