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边坡半隧洞超前支护结构数值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前言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边坡稳定性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边坡处治技术的发展 | 第10-11页 |
·边坡稳定性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定性分析法 | 第11-12页 |
·定量分析法 | 第12-14页 |
·选题研究意义及其技术路径 | 第14-16页 |
·选题意义 | 第14页 |
·本文主要研究技术路径 | 第14-16页 |
2 高边坡分析基本原理及方法 | 第16-31页 |
·边坡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 第16-19页 |
·岩体的分类 | 第16-18页 |
·岩质边坡的破坏类型 | 第18-19页 |
·边坡破坏的影响因素 | 第19页 |
·边坡的稳定计算、危险截面的确定 | 第19-29页 |
·高边坡工程的稳定系数计算 | 第19-24页 |
·边坡滑动面的确定 | 第24-27页 |
·边坡下滑力的计算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川藏线边坡稳定分析 | 第31-44页 |
·ANSYS有限元模型简介 | 第31-33页 |
·模型转换理论 | 第33-34页 |
·S306线工程概况 | 第34-36页 |
·气象与水文 | 第34-35页 |
·地形、地貌 | 第35页 |
·地层岩性 | 第35页 |
·地质构造及地震 | 第35页 |
·水文地质 | 第35-36页 |
·边坡模型的选取及基本参数 | 第36-38页 |
·模型尺寸的选择 | 第37页 |
·模型材料参数的选择 | 第37-38页 |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稳定分析 | 第38-42页 |
·强度折减简介 | 第38页 |
·模型自重状态数值模拟 | 第38-41页 |
·模型边坡强度折减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边坡开挖及预支护措施设计 | 第44-63页 |
·无支护开挖后边坡的应力应变 | 第46-49页 |
·预应力超前支护措施 | 第49-51页 |
·超前支护简介 | 第49-50页 |
·预应力锚固技术 | 第50-51页 |
·斜向预应力支护数值模拟分析 | 第51-53页 |
·垂直坡面预应力支护数值模拟分析 | 第53-58页 |
·坡体稳定系数及下滑力计算 | 第53-56页 |
·预应力锚索锚固力计算 | 第56页 |
·预应力锚索倾角计算 | 第56-57页 |
·双排预应力锚索支护模拟 | 第57-58页 |
·单排交错预应力支护数值模拟 | 第58-60页 |
·交错锚索设计 | 第58-59页 |
·交错锚索数值模拟计算 | 第59-60页 |
·预应力支护措施优化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 边坡处理的环境治理 | 第63-67页 |
·岩质边坡绿化的特点 | 第63页 |
·边坡绿化防护形式及方案 | 第63-64页 |
·边坡绿化恢复方式 | 第64-65页 |
·客土植生带绿化法 | 第64页 |
·客土喷附绿化法 | 第64页 |
·喷混植生绿化法 | 第64-65页 |
·框格客土绿化法 | 第65页 |
·边坡环境处理工序 | 第65-66页 |
·喷播前的施工控制措施 | 第65页 |
·混合基材的组成及喷播要求 | 第65-66页 |
·喷播后的养护管理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工作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