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第一章 手性炔丙醇的不对称合成研究进展 | 第9-54页 |
1 | 第9-12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炔丙醇化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 | 第10-12页 |
2.二级手性炔丙醇的不对称合成 | 第12-39页 |
·炔基醛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 | 第12-13页 |
·过渡金属与炔键π复合作用促进末端炔对醛亲核加成制备手性炔丙醇 | 第13-18页 |
·Zn(OTf)2在催化末端炔对醛不对称加成制备二级手性炔丙醇中的应用 | 第13-17页 |
·InBr3在催化末端炔对醛不对称加成制备二级手性炔丙醇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烷基锌促进末端炔对醛不对称加成制备二级手性炔丙醇 | 第18-36页 |
·无Ti(OiPr)4参与的炔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 | 第18-28页 |
·配体与Ti(OiPr)4原位生成手性中心促进的末端炔对醛的不对称加成 | 第28-36页 |
·可回收配体在催化末端炔对醛的不对称加成中的应用 | 第36-39页 |
3.三级手性炔丙醇的合成 | 第39-45页 |
·炔基锂在不对称合成三级手性炔丙醇中的应用 | 第39-41页 |
·强路易斯酸在不对称合成三级手性炔丙醇中的应用 | 第41-43页 |
·配体-烷基锌体系在不对称合成三级手性炔丙醇中的应用 | 第43-45页 |
4.小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4页 |
第二章 γ-羟基-α,β-炔酸酯的对映选择性合成 | 第54-73页 |
1.前言 | 第54-57页 |
2.结果与讨论 | 第57-65页 |
·手性配体的选择与合成 | 第57-59页 |
·催化体系的选择 | 第57-58页 |
·配体的合成 | 第58-59页 |
·不对称合成γ-羟基-α,β-炔酸酯的条件优化 | 第59-62页 |
·加样顺序的优化与讨论 | 第59-60页 |
·添加剂的选择及讨论 | 第60-61页 |
·催化体系所需各组分用量筛选于讨论 | 第61-62页 |
·一系列γ-羟基-α,β-炔酸酯的不对称合成 | 第62-63页 |
·体系对比与机理讨论 | 第63-65页 |
·与BINOL-Ti体系的对比 | 第63页 |
·配体5催化末端炔对醛的加成的机理推测 | 第63-65页 |
3.结论 | 第65页 |
4.实验部分 | 第65-7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65-66页 |
·磺酰氨基醇5的合成方法 | 第66-67页 |
·丙炔酸甲酯对醛不对称加成的一般过程 | 第67页 |
·手性γ-羟基-α,β-炔酸酯的表征 | 第67-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第三章 聚苯乙烯负载的手性磺酰胺基醇配体催化苯乙炔对芳香醛的不对称加成 | 第73-100页 |
1.前言 | 第73-75页 |
2.Fr(?)chet树状物负载的磺酰胺基醇的合成及催化活性研究 | 第75-77页 |
·Fr(?)chet树状物载体的合成 | 第75-76页 |
·Fr(?)chet树状物负载的磺酰胺基醇(14)的合成 | 第76页 |
·Fr(?)chet树状物负载的磺酰胺基醇催化苯乙炔对苯甲醛的不对称成 | 第76页 |
·讨论 | 第76-77页 |
3.交联聚苯乙烯负载的磺酰胺基醇催化的苯乙炔对苯甲醛的不对称加成 | 第77-79页 |
·交联聚苯乙烯负载的磺酰胺基醇(16)的合成 | 第77页 |
·配体16催化的苯乙炔对苯甲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 | 第77-78页 |
·讨论 | 第78-79页 |
4.可溶性聚苯乙烯负载的磺酰胺基醇催化的苯乙炔对芳香醛的不对称加成 | 第79-84页 |
·可溶性聚苯乙烯负载的磺酰胺基醇配体(20)的合成 | 第79-80页 |
·配体20催化苯乙炔对苯甲醛的不对称加成的条件筛选 | 第80-82页 |
·最优条件下配体20催化苯乙炔对芳香醛的不对称加成 | 第82-84页 |
·讨论 | 第84页 |
5.苯乙炔对苯甲醛不对称加成催化体系对比 | 第84-87页 |
6.结论 | 第87页 |
7.实验部分 | 第87-9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87-88页 |
·树状物负载型配体(14)的合成 | 第88-89页 |
·交联树脂负载的配体16的合成 | 第89-90页 |
·可溶性聚苯乙烯负载的配体20的合成 | 第90-91页 |
·苯乙炔对醛不对称加成的一般过程 | 第91-92页 |
·各手性炔丙醇的表征 | 第92-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第四章 γ-丁内酯类昆虫信息素的不对称全合成 | 第100-116页 |
1.前言 | 第100-103页 |
·(4R,5Z)-1(Japonilure)的对映选择性合成 | 第101-102页 |
·(4R,9Z)-2(Janus integer Pheromone)的对映选择性合成 | 第102-103页 |
2.结果与讨论 | 第103-107页 |
·化合物(4S,5Z)-1和(4R,9Z)-2的反合成分析 | 第103页 |
·直链醛17的合成 | 第103-105页 |
·不对称炔加成制备γ-羟基-α,β-炔酸酯中间体 | 第105-106页 |
·由关键中间体γ-羟基-α,β-炔酸酯20合成(4S,5Z)-1和(4R,9Z)-2 | 第106页 |
·讨论 | 第106-107页 |
3.结论 | 第107页 |
4.实验部分 | 第107-11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07-108页 |
·炔丙醇中间体16的一般合成方法 | 第108页 |
·Zipper重排合成的γ-羟基末端炔18 | 第108-109页 |
·中间体19的合成 | 第109页 |
·Swern氧化制备化合物17或24b的一般方法 | 第109-110页 |
·不对称炔加成制备关键中间体20或25一般方法 | 第110-111页 |
·由中间体20或25合成(4S,5Z)-1、(4S,5E)-1'及(4R,9Z)-2的一般过程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6页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获奖励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化合物谱图 | 第11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