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 稻谷贮藏及污染情况分析 | 第10-11页 |
·国内外稻谷生产贮藏现状 | 第10页 |
·稻谷贮藏过程中污染情况分析 | 第10-11页 |
2 黄曲霉毒素简介、危害、生物合成途径、检测方法 | 第11-16页 |
·黄曲霉毒素简介 | 第11-12页 |
·黄曲霉毒素危害及原因 | 第12-13页 |
·黄曲霉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3-14页 |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 | 第14-16页 |
3 SPR传感器的介绍与应用 | 第16-19页 |
·SPR传感器简介 | 第16页 |
·SPR传感器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SPR传感器的应用 | 第17-19页 |
4 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9-21页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稻谷中霉菌污染情况分析及产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分离鉴定 | 第21-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21-24页 |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22页 |
·培养基及试剂配制方法 | 第22-24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仓储稻谷中霉菌数量分析 | 第24页 |
·主要霉菌检出率及优势菌种的分离、纯化 | 第24页 |
·产黄曲霉毒素菌株的筛选及产毒能力的初步分析 | 第24-25页 |
·菌种鉴定 | 第25-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3页 |
·稻谷中霉菌污染情况分析 | 第26-27页 |
·主要霉菌检出情况及优势菌种的分离纯化 | 第27-30页 |
·产黄曲霉毒素菌株的筛选 | 第30-32页 |
·菌株的鉴定 | 第32页 |
·系统发育树构建及分析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34页 |
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aflR基因的扩增与克隆 | 第35-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41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35-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35-36页 |
·培养基及试剂配制方法 | 第36-3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7-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41页 |
·菌丝体的收集 | 第38页 |
·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38-39页 |
·RT-PCR扩增aflR基因 | 第39-40页 |
·aflR基因的克隆 | 第40-41页 |
·克隆结果验证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总RNA的提取结果 | 第41-42页 |
·获得cDNA及PCR扩增结果 | 第42页 |
·aflR基因的克隆 | 第42页 |
·质粒的提取与PCR扩增验证 | 第42-44页 |
3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aflR基因SP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5-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8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45-47页 |
·试验材料 | 第45页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45-46页 |
·培养基与试剂的配制 | 第4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6-47页 |
·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寡核苷酸探针的设计 | 第47页 |
·黄曲霉D1菌株的培养 | 第47页 |
·SPR检测aflR基因寡核苷酸探针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7-48页 |
·样品的检测 | 第48页 |
·黄曲霉霉菌培养期间产总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 第48页 |
·分析毒素含量与aflR基因表达量之间的关系 | 第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设计的寡核苷酸探针 | 第48页 |
·黄曲霉菌的培养 | 第48-49页 |
·标准样品(TZ1)的检测结果与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9-50页 |
·SPR检测样品中aflR基因结果 | 第50-51页 |
·黄曲霉D1菌液中总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 第51-52页 |
·黄曲霉毒素与aflR基因表达的关系 | 第52-53页 |
3 小结 | 第53-54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创新点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附录1 缩略语表 | 第64-65页 |
附录2 测序具体结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