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文献综述及前言 | 第12-21页 |
1 植物激素—乙烯 | 第12页 |
2 乙烯受体 | 第12-14页 |
·烯受体的分离与鉴定 | 第12-13页 |
·水稻乙烯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 第13-14页 |
·水稻乙烯受体OsERS1,OsERS2与拟南芥乙烯受体的序列比对 | 第14页 |
·水稻乙烯受体的表达 | 第14页 |
3 水稻乙烯信号途径 | 第14-16页 |
·水稻乙烯受体是重要结构元件 | 第14-15页 |
·水稻乙烯信号途径 | 第15-16页 |
4 乙烯受体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16-18页 |
5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一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21-38页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常用实验仪器 | 第21页 |
·培养基及相关试剂配制 | 第21-23页 |
·质粒提取试剂 | 第21-22页 |
·感受态制备 | 第22页 |
·酵母双杂交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 第22页 |
·GST pull-down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22-23页 |
·基本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质粒提取(裂解法) | 第23-24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4页 |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4-25页 |
·热击法转化大肠杆菌 | 第25页 |
·酵母双杂交实验 | 第25-33页 |
·酵母宿主细胞AH109的鉴定 | 第25页 |
·PCR扩增OsERS1和OsERS2 | 第25-26页 |
·pMD18-T-OsERS1/OsERS2的构建 | 第26页 |
·热击转化DH5α感受态 | 第26-27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和鉴定 | 第27页 |
·pGBKT7-OsERS1/OsERS2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7-29页 |
·pGBKT7-OsERS1/OsERS2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酶切反应 | 第28-29页 |
·目的基因与pGBKT7酵母表达载体的重组 | 第29页 |
·连接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 | 第29页 |
·pGBKT7-OsERS1和pGBKT7-OsERS2转化子的检测与鉴定 | 第29页 |
·电击转化及PCR检测 | 第29-30页 |
·融合蛋白自激活活性及毒性检测 | 第30页 |
·水稻乙烯受体OsERS1与OsERS2相互作用的检测 | 第30-31页 |
·OsERS2删除突变体与OsERS1相互作用的检测 | 第31-33页 |
·PCR扩增OsERS2-1,OsERS2-2和OsERS2-3 | 第31-32页 |
·pMD18-T-OsERS2-1/2/3的构建 | 第32页 |
·pGBKT7-OsERS2-1/2/3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页 |
·pGBKT7-OsERS2-1/2/3分别与pGADT7-OsERS1转化AH109 | 第32-33页 |
·pGBKT7-OsERS2-1/2/3单转化AH109 | 第32-33页 |
·pGADT7-OsERS1转化至含pGBKT7-OsERS2-1/2/3的AH109感受态 | 第33页 |
·OsERS2删除突变体与OsERS1相互作用的检测 | 第33页 |
·GST pull-down实验 | 第33-38页 |
·构建pET-30a-OsERS1/OsERS2和pGEX-6P-1-OsERS1/OsERS2表达载体的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PCR扩增OsERS1和OsERS2 | 第35页 |
·pET-30a-OsERS1/OsERS2和pGEX-6P-1-OsERS1/OsERS2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5-36页 |
·pET-30a-OsERS1/OsERS2和pGEX-6P-1-OsERS1/OsERS2热击法转化BL21感受态 | 第36页 |
·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及检测 | 第36-38页 |
·IPTG诱导pGEX-6P-1-OsERS1/OsERS2融合蛋白的表达(冻融法) | 第36-37页 |
·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37-38页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8-49页 |
·酵母双杂交实验 | 第38-46页 |
·OsERS1和OsERS2的PCR扩增 | 第38页 |
·pMD18-T-OsERS1/OsERS2的重组 | 第38-39页 |
·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38-39页 |
·序列比对结果 | 第39页 |
·pGBKT7-OsERS1/OsERS2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9页 |
·AH109酵母菌表型验证 | 第39页 |
·融合蛋白自激活活性及毒性检测 | 第39-40页 |
·水稻乙烯受体OsERS1与OsERS2相互作用的检测 | 第40-42页 |
·转化子的PCR检测 | 第40-41页 |
·OsERS1与OsERS2间的相互作用检测 | 第41-42页 |
·OsERS2删除突变体与OsERS1相互作用的检测 | 第42-46页 |
·pMD18-T-OsERS2-1/2/3的构建 | 第42-43页 |
·酵母表达载体pGBKT7-OsERS2-1/2/3的构建 | 第43页 |
·OsERS2删除突变体与OsERS1相互作用的检测 | 第43-46页 |
·单转化pGBKT7-OsERS2-1/2/3至AH109 | 第43-44页 |
·pGADT7-OsERS1转化至含pGBKT7-OsERS2-1/2/3的AH109感受态 | 第44-45页 |
·OsERS2删除突变体与OsERS1相互作用的检测 | 第45-46页 |
·GST pull-down实验 | 第46-49页 |
·OsERS1和OsERS2基因的PCR扩增 | 第46页 |
·pET-30a-OsERS1/OsERS2和pGEX-6P-1-OsERS1/OsERS2载体的构建 | 第46-47页 |
·重组表达载体转化BL21感受态 | 第47页 |
·pGEX-6P-1-OsERS1/OsERS2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及检测 | 第47-49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49-51页 |
·酵母双杂交实验现象与分析 | 第49-50页 |
·GST pull-down实验分析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结论、创新点与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1页 |
·创新点 | 第51页 |
·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