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网格中基于可用性评估的资源预留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网格计算的发展进程与体系结构 | 第13-16页 |
| ·网格计算的发展进程 | 第13-14页 |
| ·网格体系结构 | 第14-16页 |
| ·网格资源管理 | 第16-22页 |
| ·网格资源 | 第16-18页 |
| ·网格资源管理 | 第18-21页 |
| ·市场经济模型 | 第21-22页 |
| ·网格QoS | 第22-27页 |
| ·概念 | 第22-23页 |
| ·网格QoS分类 | 第23-24页 |
| ·网格QoS保障策略及挑战 | 第24-27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面向资源预留的资源可用性评估策略 | 第30-45页 |
| ·概述 | 第30-33页 |
| ·评估预测系统 | 第33-34页 |
| ·相关研究 | 第34-36页 |
| ·面向随机性负载的资源可用性分析 | 第36-41页 |
| ·推导理论基础 | 第37-39页 |
| ·资源离线时间 | 第39页 |
| ·本地任务执行时间 | 第39-40页 |
| ·等待队列长度 | 第40-41页 |
| ·等待时间 | 第41页 |
| ·性能评估 | 第41-43页 |
| ·实验设计 | 第41-42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收益—风险均衡的多资源协同预留模型 | 第45-59页 |
| ·资源预留服务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45-46页 |
| ·相关研究 | 第46-47页 |
| ·博弈理论在网格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第47-48页 |
| ·收益-风险模型 | 第48-55页 |
| ·问题描述 | 第48-49页 |
| ·模型结构 | 第49-50页 |
| ·预期收益、风险量化方法 | 第50-52页 |
| ·收益-风险均衡策略 | 第52-54页 |
| ·收益约束下的收益-风险策略 | 第54页 |
| ·风险约束下的收益-风险策略 | 第54-55页 |
| ·实验与性能分析 | 第55-58页 |
| ·实验环境 | 第55页 |
| ·性能分析与比较 | 第55-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基于效用驱动的资源预留策略 | 第59-75页 |
| ·相关研究 | 第59-63页 |
| ·市场经济理论在网格中的应用 | 第59-62页 |
| ·网格QOS评估、量化研究 | 第62-63页 |
| ·效用驱动模型 | 第63-64页 |
| ·相关定义 | 第64-67页 |
| ·问题求解 | 第67-70页 |
| ·理想状态下协同预留策略 | 第68-69页 |
| ·非理想状态下协同预留策略 | 第69-70页 |
| ·实验与性能分析 | 第70-73页 |
| ·实验环境 | 第70-71页 |
| ·性能分析与比较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五章 面向效益均衡的资源预留机制 | 第75-89页 |
| ·资源预留导致的不利影响 | 第75-76页 |
| ·相关工作 | 第76-78页 |
| ·基于效益均衡的预留机制 | 第78-84页 |
| ·问题描述 | 第78页 |
| ·定价策略 | 第78-79页 |
| ·效益均衡分析 | 第79-80页 |
| ·问题求解 | 第80-82页 |
| ·基于效益均衡的预留算法 | 第82-84页 |
| ·实验与性能分析 | 第84-88页 |
| ·实验环境 | 第84-85页 |
| ·性能分析与比较 | 第85-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第六章 可靠性增强的资源预留策略 | 第89-101页 |
| ·概述 | 第89-90页 |
| ·相关研究 | 第90-91页 |
| ·问题描述与定义 | 第91-93页 |
| ·预留机制中的可靠性分析 | 第93-95页 |
| ·单一资源预留的可靠性计算 | 第93-94页 |
| ·多资源协同预留方案的可靠性计算 | 第94-95页 |
| ·资源预留接纳策略 | 第95-97页 |
| ·实验与性能分析 | 第97-100页 |
| ·实验环境 | 第97页 |
| ·性能分析与比较 | 第97-99页 |
| ·参数分析 | 第99-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4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01-103页 |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19页 |
| 致谢 | 第119-12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