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Kerberos | 第13页 |
·Passport | 第13页 |
·Liberty | 第13-14页 |
·OpenID | 第14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5-17页 |
2 相关技术研究 | 第17-28页 |
·密码技术 | 第17-19页 |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 | 第17页 |
·SHA-1 | 第17-19页 |
·HMAC | 第19页 |
·统一身份认证模型 | 第19-23页 |
·Gateway-Based | 第19-20页 |
·Agent-Based | 第20-21页 |
·Broker-Based | 第21-22页 |
·Unified login-Based | 第22-23页 |
·各种模型的对比与总结 | 第23-24页 |
·OpenID | 第24-27页 |
·OpenID协议介绍 | 第24-25页 |
·OpenID的优劣 | 第25-26页 |
·OpenID协议应用于移动通信场景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移动通信场景下的用户统一身份认证方案设计 | 第28-52页 |
·移动互联网环境和三方需求 | 第28-30页 |
·移动互联网 | 第28-29页 |
·移动互联网上三方需求 | 第29-30页 |
·域的划分 | 第30-31页 |
·基本要求和依据 | 第30页 |
·新环境下域的划分 | 第30-31页 |
·新环境下的身份认证体系架构M-OpenID | 第31-33页 |
·域内服务访问机制设计 | 第33-49页 |
·初始和定义 | 第33页 |
·域内信任站点的访问机制 | 第33-45页 |
·访问域内非信任站点的改进联合机制 | 第45-48页 |
·安全性考虑 | 第48-49页 |
·跨域服务访问机制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基于动态口令认证的M-OpenID改进机制设计 | 第52-63页 |
·M-OpenID中动态口令认证技术的提出 | 第52-53页 |
·动态口令的改进机制设计 | 第53-59页 |
·设计要求 | 第53-54页 |
·设计思路 | 第54-56页 |
·设计方案描述 | 第56-58页 |
·改进的M-OpenID认证机制 | 第58-59页 |
·改进机制的性能分析 | 第59-62页 |
·安全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执行性能分析 | 第60-61页 |
·与改进前机制的比较分析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实现 | 第63-68页 |
·系统框架 | 第63-64页 |
·实现环境 | 第64页 |
·系统运行过程 | 第64-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总结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录A | 第72-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7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