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论抢劫罪的司法认定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一、抢劫罪构成要件的一般理论分析第9-12页
 (一) 抢劫罪客体的双重性第9页
 (二) 抢劫罪行为的暴力性第9-12页
 (三) 抢劫罪主体的特殊性第12页
 (四) 抢劫罪主观故意的直接性第12页
二、抢劫罪犯罪形态的认定第12-16页
 (一) 抢劫罪预备的认定第13-14页
 (二) 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第14-15页
 (三) 抢劫罪中止的认定第15-16页
三、抢劫罪的罪与非罪的认定第16-22页
 (一) 如何认定“公私财物”的范围第16-21页
 (二) 夫妻一方指使或伙同他人抢劫夫妻共同财产的,应如何认定第21-22页
四、抢劫罪情节加重犯和结果加重犯的认定第22-28页
 (一) 关于“入户抢劫”的认定第22-24页
 (二) 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认定第24-25页
 (三) 关于“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认定第25-26页
 (四) 关于“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认定第26-27页
 (五) 关于“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认定第27页
 (六) 关于“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认定第27页
 (七) 关于“持枪抢劫”的认定第27-28页
 (八) 关于“抢劫军用物资或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认定第28页
五、转化型抢劫罪的认定第28-34页
 (一) 对“犯盗窃、诈骗、抢夺罪”的理解与认定第29-30页
 (二) 对“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理解与认定第30-31页
 (三) 对“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的理解与认定第31页
 (四) 实施其他类型的盗窃、诈骗、抢夺的行为能否转化为抢劫罪的认定第31-32页
 (五) 转化型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的认定第32-33页
 (六)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实施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能否转化为抢劫罪的认定第33-34页
六、抢劫罪犯罪数额的认定第34-35页
七、抢劫罪与其他容易混淆的罪名区别第35-43页
 (一) 抢劫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区别第35-36页
 (二)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第36-39页
 (三) 抢劫罪与强迫交易罪的区别第39-40页
 (四) 抢劫罪与以图财为动机的故意杀人罪的区别第40-41页
 (五) 抢劫罪与绑架罪的区别第41-42页
 (六)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第42-43页
八、完善抢劫罪立法的几点思考第43-48页
 (一) 建议将财产性利益作为抢劫罪的行为对象第43-44页
 (二) 建议将“网络虚拟财产”作为抢劫罪的行为对象第44页
 (三) 完善转化型抢劫罪的适用条件第44-45页
 (四) 完善抢劫罪中死刑的规定第45-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审判独立
下一篇:转化型抢劫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