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导论 | 第12-17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对象 | 第12-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14-15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和贡献 | 第15-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国外关于担保的研究成果 | 第17-19页 |
·从信贷配给角度研究担保的文献 | 第17-18页 |
·从经济效益角度研究担保的文献 | 第18-19页 |
·从成本角度研究担保的文献 | 第19页 |
·国内关于担保的研究成果 | 第19-23页 |
·关于政策性担保的研究 | 第20-21页 |
·关于商业性担保的研究 | 第21页 |
·关于互助性担保的研究 | 第21-23页 |
3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意义 | 第23-33页 |
·信用担保促进信贷市场均衡的微观理论意义—基于博弈模型分析 | 第23-25页 |
·担保机构介入前信贷市场的非均衡 | 第23-24页 |
·担保机构介入后有助于缓解信贷约束 | 第24-25页 |
·政府提供信用担保帕累托改进的宏观理论意义—基于供求模型分析 | 第25-27页 |
·市场提供信用担保产生的社会效率损失 | 第26页 |
·政府提供信用担保有利于改善社会福利 | 第26-27页 |
·信用担保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意义—基于数据的分析 | 第27-33页 |
·银行信贷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方式 | 第28-29页 |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 | 第29-31页 |
·建立担保体系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31-33页 |
4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本框架 | 第33-51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概况 | 第33-34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 第34-39页 |
·担保机构的法律组织形式 | 第34-35页 |
·我国发展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的必然性 | 第35-36页 |
·担保机构的运作模式 | 第36-37页 |
·担保机构运作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体系 | 第39-42页 |
·初始担保资金 | 第39-40页 |
·担保资金的补偿机制 | 第40-42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体系 | 第42-48页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来源 | 第42-44页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第44-45页 |
·担保风险管理的经济数学模型 | 第45-47页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措施 | 第47-48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督管理体系 | 第48-51页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政府监管 | 第49-50页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行业自律 | 第50-51页 |
5 担保机构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 第51-58页 |
·实证变量和数据的选择 | 第51-52页 |
·模型的建立及有效性检验 | 第52-55页 |
·模型有效性检验 | 第53-54页 |
·变量设定误差检验 | 第54-55页 |
·变量相关性诊断 | 第55页 |
·模型的逐步回归修正 | 第55-57页 |
·本章结论 | 第57-58页 |
6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可持续发展-基于数理模型的分析 | 第58-67页 |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 第58-59页 |
·数理模型的构建 | 第59-60页 |
·基本假设 | 第59-60页 |
·变量间的线性函数 | 第60页 |
·重要参数的最优求解及其政策含义 | 第60-65页 |
·担保放大倍数 | 第60-62页 |
·担保费率 | 第62-63页 |
·担保代偿率 | 第63-64页 |
·担保风险分担比例 | 第64-65页 |
·实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第65-67页 |
·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风险管理机制 | 第65页 |
·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管理能力 | 第65-66页 |
·完善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的风险分担机制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后记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