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3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1页 |
二、本文的写作范畴 | 第11-13页 |
第一章 FOF 的概念及相关介绍 | 第13-25页 |
第一节 基金的概念 | 第13-16页 |
一、基金与投资基金 | 第13-14页 |
二、证券投资基金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 第14-16页 |
第二节 FOF 及与之相关的概念 | 第16-21页 |
一、FOF 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证券投资FOF | 第17-18页 |
三、私募股权FOF | 第18-19页 |
四、类FOF | 第19-20页 |
五、国家FOF | 第20页 |
六、与FOF 易混淆的概念——伞型基金 | 第20-21页 |
第三节 FOF 的发展演变 | 第21-22页 |
第四节 FOF 的市场功能 | 第22-25页 |
一、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 | 第23页 |
二、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 | 第23页 |
三、促进市场的优胜劣汰 | 第23-24页 |
四、分散投资者风险 | 第24页 |
五、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 第24-25页 |
第二章 FOF 法律性质透析 | 第25-34页 |
第一节 FOF 的法律分析 | 第25-26页 |
一、FOF 法律性质的分析——集团信托 | 第25-26页 |
二、FOF 的投资结构分析 | 第26页 |
第二节 FOF 组织形式的选择及原因 | 第26-29页 |
一、证券投资FOF 组织形式的选择——契约制 | 第27-28页 |
二、私募股权FOF 组织形式的选择——有限合伙制 | 第28-29页 |
第三节 FOF 的双重身份 | 第29-31页 |
一、面对投资者 | 第30页 |
二、面对普通投资基金 | 第30页 |
三、证券投资FOF 的双重身份 | 第30页 |
四、私募股权FOF 的双重身份 | 第30-31页 |
第四节 “类FOF”与证券投资FOF 的同一法律属性 | 第31-32页 |
一、“类FOF”的投资对象是证券投资基金 | 第31页 |
二、“类FOF”本身也是证券投资基金 | 第31-32页 |
第五节 私募股权FOF 的竞争优势 | 第32-34页 |
第三章 FOF 监管现状及有效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 第34-49页 |
第一节 FOF 法律制度掠影 | 第34页 |
第二节 证券投资FOF 的法律制度分析——混乱的监管 | 第34-38页 |
一、证券投资FOF 与现行法律的冲突 | 第34-35页 |
二、混乱的监管现状 | 第35-37页 |
三、扼杀式监管的负面效应 | 第37页 |
四、证券投资FOF 的春风——《基金法(修订草案)》 | 第37-38页 |
第三节 私募股权FOF 的法律制度分析——缺位的监管 | 第38-43页 |
一、缺失的法律调整 | 第38-40页 |
二、难以企及的监管 | 第40-41页 |
三、放任式监管的新难题 | 第41-43页 |
四、私募股权FOF 的集结号——《基金法(修订草案)》 | 第43页 |
第四节 对FOF 有效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 第43-49页 |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 | 第43-45页 |
二、对FOF 有效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 第45-49页 |
第四章 完善 FOF 监管的制度设计 | 第49-56页 |
第一节 基础:立法上的确认 | 第49-52页 |
一、扼杀式监管 | 第50页 |
二、放任式监管 | 第50-51页 |
三、确认——有效监管的基础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核心:监管依据的完善 | 第52-53页 |
一、证券投资FOF 监管依据的梳理——一致的监管标准 | 第52-53页 |
二、私募股权FOF 监管依据的制定——特别规定 | 第53页 |
第三节 关键:FOF 监管的特别制度 | 第53-56页 |
一、合格的FOF 及管理人 | 第53-54页 |
二、信息披露问题 | 第54页 |
三、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完善 | 第54页 |
四、经营行为的规范 | 第54-55页 |
五、解决双重管理费的监管 | 第55页 |
六、投资比例的限制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一、论文类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