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二、刑罚的目的 | 第13-15页 |
三、管制刑概述 | 第15-18页 |
(一) 管制刑设立的历史背景 | 第15-16页 |
(二) 我国现行刑法对管制刑的规定 | 第16-17页 |
1.管制的期限与执行机关 | 第16页 |
2.被管制罪犯的权利与义务 | 第16页 |
3.管制的解除 | 第16页 |
4.管制刑期的计算和折抵 | 第16-17页 |
(三) 管制刑在我国现行刑罚体系中的地位 | 第17-18页 |
四、我国管制犯社区矫正的现状 | 第18-20页 |
(一) 社区矫正的性质与任务 | 第18-19页 |
(二) 我国管制犯社区矫正的操作流程 | 第19-20页 |
1.交接工作 | 第19页 |
2.相关档案建立 | 第19-20页 |
3.后期跟踪矫正工作 | 第20页 |
4.结矫工作 | 第20页 |
五、我国管制犯社区矫正的缺陷 | 第20-27页 |
(一) 法律依据缺陷 | 第20-23页 |
1.试点文件长期和大范围适用存在瑕疵 | 第20-21页 |
2.关于公益劳动规定的合法性值得商榷 | 第21-22页 |
3.关于管制犯矫正主体的规定不合法 | 第22-23页 |
4.关于管制犯社区矫正工作程序性规定存在缺陷 | 第23页 |
(二) 管制犯后期矫正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 第23-27页 |
1.专门社区矫正机构和社区工作者严重缺乏 | 第23-24页 |
2.监管与矫正失衡 | 第24-25页 |
3.奖惩机制力度不够 | 第25-26页 |
4.心理矫正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 第26-27页 |
5.社区居民未在管制犯社区矫正中发挥应有的参与作用 | 第27页 |
六、我国管制犯社区矫正的完善 | 第27-39页 |
(一) 完善管制犯社区矫正立法 | 第27-32页 |
1.明确法律依据 | 第27-28页 |
2.明确执行主体 | 第28-29页 |
3.建立管制犯社区矫正的惩戒制度 | 第29-30页 |
4.建立管制犯社区矫正的人权保障制度 | 第30-32页 |
(二) 实施管制犯"一对一"个性化矫正方案 | 第32-36页 |
1."一对一"个性化社区矫正方案的理论依据 | 第32页 |
2.管制犯"一对一"个性化社区矫正方案的相关论证 | 第32-33页 |
3.管制犯"一对一"个性化社区矫正方案的具体实施程序 | 第33-36页 |
(三) 建立健全管制犯社区矫正的相关辅助制度 | 第36-39页 |
1.规范并引入社区志愿者的参与 | 第36-38页 |
2.引入并强化社区服务内容 | 第38页 |
3.完善管制犯社区矫正的评估监督机制 | 第38-39页 |
七、结语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