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导论 | 第12-22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结构 | 第20-21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2.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一般分析 | 第22-30页 |
·基本概念 | 第22页 |
·信用风险转移及其市场的源起 | 第22-23页 |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构成与特征 | 第23-27页 |
·信用风险转移工具 | 第23-25页 |
·信用风险市场参与者 | 第25-26页 |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主要特征 | 第26-27页 |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功能 | 第27-30页 |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宏观机制与微观机制 | 第27-28页 |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 第28-30页 |
3. 基于金融系统稳定视角的信用风险转移模型——一个初步的框架 | 第30-38页 |
·模型假设 | 第30-31页 |
·风险转移的益处 | 第31-38页 |
·银行部门 | 第31-32页 |
·保险部门 | 第32-34页 |
·信用风险转移 | 第34-38页 |
4. 国外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作用机制比较 | 第38-44页 |
·韩国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信用风险转移市场 | 第38-41页 |
·美国次贷危机前后的信用风险转移市场 | 第41-43页 |
·对韩国与美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作用的总结 | 第43-44页 |
5. 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及其意义 | 第44-48页 |
·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及监管情况 | 第44-45页 |
·发展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意义 | 第45-48页 |
6. 全文结论及展望 | 第48-49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 第48页 |
·本文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