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1章 沉默权的内容和沉默权在各国的规定 | 第9-16页 |
·什么是沉默权 | 第9-12页 |
·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 | 第9页 |
·沉默权的广义说与狭义说 | 第9-10页 |
·沉默权的法律效果 | 第10-12页 |
·沉默权在各国的规定 | 第12-16页 |
·英国关于沉默权的规定 | 第12-13页 |
·美国关于沉默权的规定 | 第13-14页 |
·法、德、日等国关于沉默权的规定 | 第14-15页 |
·国际公约、文件关于沉默权的规定 | 第15-16页 |
第2章 沉默权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西方国家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关于沉默权制度的反对论 | 第16-17页 |
·关于沉默权制度的赞成论 | 第17-18页 |
·我国对沉默权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肯定说 | 第18-20页 |
·否定说 | 第20-23页 |
第3章 我国有关沉默权的立法缺陷 | 第23-24页 |
第4章 在我国实行沉默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4-30页 |
·我国实行沉默权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设立沉默权是保障公民宪法权利,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的客观要求 | 第24-25页 |
·设立沉默权是现代公正刑事诉讼制度的必然要求 | 第25-26页 |
·设立沉默权有助于在逃犯罪嫌疑人数量的减少 | 第26页 |
·设立沉默权是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需要 | 第26-27页 |
·沉默权在我国适用的可行性 | 第27-30页 |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实行已久的沉默权制度 | 第27页 |
·我国的法治环境已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并日趋完善 | 第27-28页 |
·对抗式程序的刑事审判模式已经基本形成 | 第28-30页 |
第5章 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设想 | 第30-37页 |
·我国沉默权制度的理念 | 第30-31页 |
·沉默权的立法模式 | 第31页 |
·构建有限沉默权制度的原则和制度 | 第31-34页 |
·建立沉默权的一些例外性规定 | 第34-36页 |
·建立沉默权对司法机关的要求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