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4页 |
目录 | 第4-7页 |
CONTENTS | 第7-10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金刚石锯片在建筑、路桥行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 第11-12页 |
1.2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3-23页 |
1.3.1 混凝土锯切加工机理 | 第13-14页 |
1.3.2 锯片磨损行为 | 第14-15页 |
1.3.3 节块胎体配方与金刚石锯片结构的研究 | 第15-22页 |
1.3.4 锯切工艺条件的选择 | 第22页 |
1.3.5 锯切过程锯片受力研究与有限元分析 | 第22-23页 |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1.4.2 主要研究工作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混凝土性能与锯切过程研究方法 | 第25-35页 |
2.1 混凝土的特性和断裂力学性能 | 第25-29页 |
2.1.1 混凝土的主要特性 | 第25-27页 |
2.1.2 混凝土的断裂力学性能 | 第27-28页 |
2.1.3 本研究所采用的混凝土材料及其机械力学性能 | 第28-29页 |
2.2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9-35页 |
2.2.1 单颗粒金刚石切削混凝土实验研究 | 第30-31页 |
2.2.2 单节块金刚石锯片锯切混凝土实验研究 | 第31-33页 |
2.2.3 金刚石锯片锯切混凝土实验研究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混凝土锯切加工机理研究 | 第35-44页 |
3.1 金刚石切削混凝土机理 | 第35-41页 |
3.1.1 单颗粒金刚石切削混凝土过程切屑的形成 | 第35-37页 |
3.1.2 混凝土切削表面形貌分析 | 第37-41页 |
3.2 混凝土锯切表面的形成 | 第41-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锯切混凝土过程锯切力的实验研究 | 第44-54页 |
4.1 锯切力的测试系统 | 第44-46页 |
4.2 单颗粒金刚石切削混凝土过程的切削力 | 第46-49页 |
4.2.1 单颗粒金刚石切削混凝土过程的切削力特征 | 第46-48页 |
4.2.2 单颗粒金刚石切削混凝土过程的切削力影响因素 | 第48-49页 |
4.3 混凝土锯切过程的锯切力及其影响因素 | 第49-52页 |
4.3.1 锯切力与锯切速度的关系 | 第49-50页 |
4.3.2 锯切力与锯切深度的关系 | 第50-51页 |
4.3.3 锯切力与进给速度的关系 | 第51页 |
4.3.4 冷却条件对锯切力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混凝土锯切过程金刚石锯片的磨损研究 | 第54-62页 |
5.1 金刚石节块的磨损过程 | 第54-55页 |
5.2 金刚石磨粒的磨损形态 | 第55-59页 |
5.2.1 金刚石在节块中的分布 | 第55-56页 |
5.2.2 金刚石磨粒的磨损破坏行为 | 第56-59页 |
5.3 节块胎体磨损机理 | 第59-61页 |
5.3.1 锯切后节块表面形貌 | 第59-60页 |
5.3.2 节块胎体磨损 | 第60-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锯片受力的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 | 第62-78页 |
6.1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62-65页 |
6.1.1 有限元分析简介 | 第62-63页 |
6.1.2 八结点四边形等参数单元 | 第63-64页 |
6.1.3 等效节点载荷 | 第64页 |
6.1.4 整体平衡方程 | 第64-65页 |
6.2 锯切过程节块受力分布 | 第65页 |
6.3 建模与加载 | 第65-69页 |
6.3.1 锯片的有限元分析参数 | 第65-66页 |
6.3.2 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66-68页 |
6.3.3 网格划分 | 第68页 |
6.3.4 加载 | 第68-69页 |
6.4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锯片结构优化设计 | 第69-77页 |
6.4.1 锯片受力后的变形分布 | 第69-71页 |
6.4.2 锯片受力后的应力分布 | 第71-73页 |
6.4.3 锯片结构优化设计 | 第73-7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