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发动机(推进系统)论文--特种能源发动机论文

爆震波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第一章 绪  论第8-13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脉冲爆震发动机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9-11页
  1.2.1 在爆震波研究方面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9-10页
  1.2.2 脉冲爆震发动机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10-11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第11-13页
第二章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3-19页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5页
  2.1.1 DDT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2.1.1.1 一维单步反应模型第13页
   2.1.1.2 一维两步反应模型第13-14页
  2.1.2 气云爆震问题的研究第14页
  2.1.3 气固爆震问题的研究第14-15页
  2.1.4 一个典型程序——SIN第15页
 2.2 拉格朗日方法和欧拉方法第15-19页
  2.2.1 拉格朗日方法第15-16页
  2.2.2 欧拉方法第16页
  2.2.3 两种方法的关系第16-17页
  2.2.4 两种方法的特点第17-19页
第三章 爆震波的传播机理及特性参数计算第19-28页
 3.1 引言第19页
 3.2 爆震波与爆燃波的定性区别第19-20页
 3.3 爆震波的结构第20-21页
 3.4 爆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基本关系式第21-23页
 3.5 爆震波的特性参数计算第23-25页
  3.5.1 方法简介第23页
  3.5.2 爆震波特性参数的计算方法第23-25页
 3.6 脉冲爆震波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与热力循环第25-28页
  3.6.1 脉冲爆震发动机的工作过程第25-26页
  3.6.2 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热力循环第26-28页
第四章 稳态爆震过程的数值模拟第28-54页
 4.1 引言第28页
 4.2 稳态激波和稳态爆震的数值模拟第28-37页
  4.2.1 控制方程组第28-30页
  4.2.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30页
  4.2.3 方程的离散化第30-33页
   4.2.3.1 质量守恒方程的离散化第30-31页
   4.2.3.2 动量守恒方程的离散化第31-32页
   4.2.3.3 能量守恒方程的离散化第32-33页
  4.2.4 计算步骤与流程图第33-37页
 4.3 激波和爆震波的解析解第37-41页
  4.3.1 激波的解析解第37-41页
   4.3.1.1 稳态激波的解析解第37-38页
   4.3.1.2 激波管问题的解析解第38-41页
  4.3.2 爆震波的解析解第41页
 4.4 算例及其分析第41-46页
  4.4.1 稳态激波第41-42页
  4.4.2 激波管第42-44页
   4.4.2.1 单纯气体中的弱激波算例第42-43页
   4.4.2.2 两种不同气体中强激波算例第43-44页
  4.4.3 爆震波第44-46页
   4.4.3.1 理想爆震的数值模拟第44-45页
   4.4.3.2 非理想爆震的数值模拟第45-46页
 4.5 小结第46-54页
第五章 油气混合物中爆燃爆震转捩的数值模拟第54-62页
 5.1 物理模型及其基本方程第54-57页
  5.1.1 物理模型第54-55页
  5.1.2 基本方程第55页
   5.1.2.1 质量守恒方程第55页
  5.1.2.2 感应期方程第55-57页
   5.1.2.3 组分方程第55-56页
   5.1.2.4 动量方程第56页
   5.1.2.5 能量方程第56-57页
   5.1.2.6 完全气体状态方程第57页
 5.2 基本方程的变换及格式化第57-60页
  5.2.1 拉格朗日质量坐标系变换第57页
  5.2.2 参数的无量纲化第57-58页
  5.2.3 变换后的控制方程第58-59页
  5.2.4 方程的离散化第59-60页
 5.3 计算步骤与流程图第60-61页
 5.4 小节第61-62页
第六章 DDT问题的实验与计算的对比与分析第62-79页
 6.1 实验设备和方法第62-63页
  6.1.1 实验设备第62-63页
  6.1.2 实验方法第63页
 6.2 实验中气液两相PDE的假设第63页
 6.3 爆震波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的对比验证第63-65页
  6.3.1 压力的验证第64页
  6.3.2 速度的验证第64-65页
 6.4 爆震波的数值模拟算例与分析第65-67页
  6.4.1 爆震波的结构第65-66页
  6.4.2 不同点火能量第66页
  6.4.3 不同初温第66页
  6.4.4 不同的余气系数第66-67页
 6.5 小结第67-79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79-81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79页
 7.2 工作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证券发行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及其思考
下一篇:网络管理中MOC编辑器的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