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杉木论文

人工修枝对提高杉木木材质量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9页
   ·引言第18-46页
     ·研究背景第18-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9-46页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46-47页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第46-4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47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47-49页
第二章 人工修枝对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第49-85页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49-53页
     ·试验材料第49-51页
     ·试验方法第51-53页
   ·林分基本生长状况第53-56页
     ·杉木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状况第53页
     ·杉木的生长过程第53-55页
     ·杉木的生物量第55-56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生长的影响第56-76页
     ·杉木修枝木与未修枝木生长过程差异第57-69页
     ·不同林分密度杉木生长过程差异第69-72页
     ·不同修枝强度杉木生长过程差异第72-76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第76-79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同化作用的影响第79-81页
   ·人工修枝切口愈合情况第81-82页
   ·小结第82-85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作用第82-83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生物量积累的影响作用第83-85页
第三章 人工修枝对杉木人工林木材缺陷影响的研究第85-116页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85-94页
     ·试验材料第85页
     ·试验方法第85-94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节子形成的影响第94-106页
     ·节子的纵向分布第94-98页
     ·节子的横向分布第98-106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干形的影响第106-110页
     ·尖削度第106-107页
     ·圆满度第107-108页
     ·枝下高第108-109页
     ·形率第109-110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节子结构模拟第110-113页
   ·小结第113-116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节子缺陷的影响作用第113-114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干形的影响作用第114-116页
第四章 人工修枝对杉木人工林木材性质影响的研究第116-128页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116-119页
     ·试验材料第116页
     ·试验方法第116-119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物理性质的影响第119-121页
     ·杉木修枝后木材含水率差异第120页
     ·杉木修枝后木材密度差异第120-121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力学性质的影响第121-124页
     ·杉木修枝后木材抗弯弹性模量差异第122页
     ·杉木修枝后木材抗弯强度差异第122-123页
     ·杉木修枝后木材冲击韧性差异第123-124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幼龄材比例的影响第124-125页
   ·小结第125-128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物理性质的影响作用第126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力学性质的影响作用第126-127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幼龄材的影响作用第127-128页
第五章 人工修枝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环境影响的研究第128-157页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128-129页
     ·试验材料第128页
     ·试验方法第128-129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林下植被的影响第129-151页
     ·杉木修枝后林下植被盖度差异第129-130页
     ·杉木修枝后林下植被种类数量差异第130-131页
     ·杉木修枝后林下植被层次组成差异第131-148页
     ·杉木修枝后林下植被多样性差异第148-151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第151-156页
     ·杉木修枝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第151-153页
     ·不同林分密度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第153-154页
     ·不同修枝强度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第154-156页
   ·小结第156-157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林下植被的影响作用第156页
     ·人工修枝对杉木林地土壤的影响作用第156-157页
第六章 人工修枝杉木木材质量综合评定第157-169页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157页
   ·杉木木材质量综合评定结果第157-168页
   ·小结第168-169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169-173页
   ·结论第169-171页
     ·杉木的修枝效果第169-170页
     ·杉木无节材最佳培育方案第170-171页
   ·讨论第171页
   ·展望第171-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80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80-182页
致谢第182-183页
附录第183-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牡丹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下一篇:林分类型和立地条件对昆嵛山腮扁叶蜂种群动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