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4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4-38页 |
1 IBDV 的形态、理化及生物学特性 | 第14-16页 |
·病毒的形态 | 第14-16页 |
·理化特性 | 第16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16页 |
2 流行病学 | 第16-17页 |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17-18页 |
·临床症状 | 第17页 |
·病理变化 | 第17-18页 |
4 IBDV 的抗原性 | 第18-19页 |
5 IBDV 的发病机理 | 第19-21页 |
6 IBDV 基因组的结构 | 第21-22页 |
7 IBDV 的病毒蛋白及功能 | 第22-30页 |
8 IBD 的诊断方法 | 第30-33页 |
9 IBDV 的免疫防治 | 第33-37页 |
10 我国IBDV 的研究现状 | 第37-38页 |
二、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38-39页 |
三、研究报告 | 第39-73页 |
试验一、免疫鸡群中IBDV 山东地方株的分离鉴定 | 第39-52页 |
1 材料 | 第39-41页 |
2 方法 | 第41-46页 |
·病毒的分离 | 第41页 |
·病毒的鉴定 | 第41-46页 |
·动物回归试验 | 第41页 |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 | 第41-42页 |
·免疫胶体金试纸膜检测 | 第42页 |
·分子生物学试验 | 第42-4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鸡胚接种结果 | 第46-47页 |
·动物回归试验结果 | 第47页 |
·AGID 试验 | 第47-48页 |
·免疫胶体金试纸膜检测 | 第48页 |
·RT-PCR 扩增IBDV VP2 及质粒酶切鉴定结果 | 第48-49页 |
·IBDV VP2 的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49-51页 |
4 讨论 | 第51-52页 |
试验二、IBDV SD 株主要结构蛋白 VP2 基因在BL21(DE3)plysS 中的表达及免疫血清的制备 | 第52-63页 |
1 材料 | 第53页 |
2 方法 | 第53-59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3-56页 |
·pMD-VP2 产物的纯化 | 第53-54页 |
·pMD-VP2 和表达载体PGEX-4T-3 的酶切 | 第54页 |
·酶切产物的回收与定量 | 第54-55页 |
·DNA 的连接反应 | 第55页 |
·BL21(DE3)plysS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5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55-56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鉴定 | 第56-58页 |
·重组载体质粒 DNA 的提取 | 第56页 |
·重组载体质粒 DNA 的酶切鉴定 | 第56-57页 |
·重组质粒和菌体的PCR 鉴定 | 第57页 |
·阳性克隆序列测定 | 第57-58页 |
·重组菌的诱导表达 | 第58-59页 |
·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58页 |
·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58页 |
·Western-blot 分析 | 第58-59页 |
·动物免疫及免疫血清的制备 | 第5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9-61页 |
·重组质粒PGEX-VP2 的酶切鉴定与PCR 鉴定 | 第59-60页 |
·阳性克隆序列测定结果 | 第60页 |
·SDS-PAGE 与Western-blot 结果 | 第60-61页 |
·免疫血清的制备 | 第61页 |
4 讨论 | 第61-63页 |
试验三、IBDV SD 株主要结构蛋白VP3 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 第63-7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6页 |
·IBDV 毒株 | 第63-64页 |
·菌种、质粒和试剂 | 第64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64页 |
·病毒dsRNA 的提取 | 第64页 |
·RT-PCR、VP3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 第64-65页 |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诱导表达 | 第65页 |
·pMD-VP3 和表达载体pET32a 的酶切 | 第65页 |
·重组质粒的获得 | 第65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65页 |
·诱导表达 | 第65-66页 |
·目的蛋白抗原性检测 | 第66页 |
·Western-blot 分析 | 第66页 |
·主动免疫保护效果检测 | 第6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0页 |
·IBDV VP3 基因的扩增及鉴定 | 第66-67页 |
·PET-VP3 重组表达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67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序列分析 | 第67-68页 |
·重组工程菌的诱导表达 | 第68-69页 |
·Western blot 分析 | 第69-70页 |
·ELISA 抗体检测 | 第70页 |
·攻毒保护性试验 | 第70页 |
3 讨论 | 第70-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个人简介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页 |